纠正媒体报道中一个历史常识错误:中国载人航天至少55岁了!

作者:秦明 来源:子夜呐喊 2022-09-22 822

纠正媒体报道中一个历史常识错误:中国载人航天至少55岁了!

中国载人航天高光时刻的话题登上了微博热搜,话题主持人是央视网,笔者注意到央视网微博:

纠正媒体报道中一个历史常识错误:中国载人航天至少55岁了!

这段描述称中国载人航天工程30,将1992921日中国立项实施载人航天工程,作为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起点。

当然,这个说法并非从央视网开始的,一些媒体甚至用上了从无到有的字眼:

纠正媒体报道中一个历史常识错误:中国载人航天至少55岁了!

载人航天工程作为一项建立在现代科学技术基础上的高度复杂的庞大系统工程,它的起点显然不能从宇宙飞船载人上太空的高光时刻算起,否则中国载人航天从无到有的起点也会被延迟到2003年神舟五号发射。

从项目立项开始,后面的项目论证、人力物力资源准备、运载工具制造、地面测量系统准备、宇航员生命保障系统准备、发射场、宇航员选拔与培训、基础试验数据的获取……都应作为工程不可或缺的部分。

而这些工作,新中国早在1967年之前就已经开始的。笔者不知道媒体欢庆中国载人航天工程30周岁,怎么就把70年代末-80年代初被悄然下马的714工程和曙光-1飞船遗忘了。

1970424日,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国防科委随后向中央上报了实施载人飞船的正式方案报告。1970714日,毛主席亲自圈阅了这个报告,曙光-1飞船的研制正式启动,代号“714工程

事实上,在毛主席圈阅报告之前,钱学森同志已经领导老一辈航天人进行了数年的周密准备和论证。

纠正媒体报道中一个历史常识错误:中国载人航天至少55岁了!

195621日,毛主席亲自接见了钱学森

19561月,周总理在全国知识分子工作会议上,代表党中央和毛主席向全国人民发出了向科学进军的伟大号召,百废待兴的新中国迎来了科学技术发展的春天。

半个月后的最高国务会议上,毛主席又发出了应该有一个远大的规划的指示,“12年科技规划随后问世,核技术、电子计算机、集成电路、航天这四项世界尖端科技随之被提上新中国科学发展的议事日程。

1963年,中国科学院成立了星际航行委员会,由竺可桢、裴丽生、钱学森、赵九章领导,为载人航天的研究作了大量开拓性工作和课题的落实工作。

196589日,周总理主持中央专委第13次会议,计划在1979年发射中国第一艘载人飞船。

1966年春,国防科委召开了关于载人航天的论证会,周总理在听取汇报之后指出:中国在加快人造卫星研制的同时,宇宙飞船的研制工作也应该逐步开展起来。

随后,在搭载人造卫星的探空火箭试验项目中,用探空火箭将动物送上太空的试验也开始了(美国、苏联的载人航天也是从动物试验开始的)。19667月,中国的探空火箭将名为小豹的小公狗送上了距地面七万米的太空并成功收回;同年将名为姗姗的小母狗送上太空并成功收回。

19679月,经中央专委研究决定,中国第一艘宇宙飞船定名为曙光-1,钱学森为技术总负责人。即便不考虑前期的试验和论证,载人飞船曙光-1的立项也应该作为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真正起点。

19681月,钱学森主持召开中国第一艘载人飞船总体方案设想论证会,对曙光-1飞船方案进行全面论证,形成飞船初步方案。

纠正媒体报道中一个历史常识错误:中国载人航天至少55岁了!

196841日,航天医学工程研究所成立,随后进行了若干航天医学研究;中央军委发布命令先期秘密开展了宇航员选拔工作,到1969年末,经过2个月的选拔,从1918名空军飞行员中选拔出了215名初级候选人,经过第二阶段周密严格的选拔,只剩88名候选人。

其后,在各项先期工作准备就绪、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之后,就有了毛主席正式圈定的“714工程,预定在1973年发射中国第一艘载人飞船。

197011月,在钱学森同志的主持下,两百多名专家召开了曙光-1飞船方案论证会,正式形成《曙光号飞船总体方案》。

纠正媒体报道中一个历史常识错误:中国载人航天至少55岁了!

19714月,400多名专家又围绕“714工程召开更加系统的论证会。随后,围绕运载工具、航天监控系统、曙光号飞船、宇航员生命系统等各个环节的科研攻关紧张地开始了。

紧接着,空军宇航员训练筹备组正式成立!从之前经过两个阶段初级选拔的候选宇航员中选拔出了19名人员,开展了低压密封仓训练、低压并温仓训练、航天服加压安全训练、低压爆炸解压仓训练、离心机训练、震动台训练、失重训练、电动秋千训练、冲击塔训练、电动转椅训练、飞行模拟器、天象仪训练等12项专门训练。

纠正媒体报道中一个历史常识错误:中国载人航天至少55岁了!

主流媒体的说法是,林彪事件发生后,“714”工程被暂停,曙光号飞船被搁浅,到1975年正式下马,这个说法是相当不准确的;某些媒体更是将老一辈航天人的努力贬低得一文不值:曙光号飞船最终只尘封在一张张构思图和一个个试验中。(见北京日报客户端2021615日的文章)

梁东元在《曙光号全解密》一书中介绍,关于714工程的下马1975年总理有个指示,不与美苏大国开展太空竞争,要先把地球上的事搞好,要搞国家急需的应用卫星。毛主席也有类似的说法,力量不足,经费不够,宇航员这事先暂停一下,先把地球上的事情搞好,地球外的事往后放放。但梁东元在书中也承认“1975年,中央虽然决定载人航天工程下马,但还保留了曙光一号飞船的许多研制项目

事实上,亲历过714工程的负责人员根本就见到过下马文件,真实的情况是714工程研制周期被拉长而不是被取消,放缓主要是上天的部分,而地面的部分从未放缓。

老一辈航天工作者的干劲和急迫心情是可以理解的,但国防科委提交的那份报告,要求曙光号1973年发射,进度追得太紧,根本不切实际,例如:

1、为发射返回式卫星并可用于发射曙光号的长征二号运载火箭,1970年才启动研制,到1974115日才首次发射,且首发失败,到19751126日才二发成功。这就说明,我们当时的火箭技术、飞船运载工具在技术上还不成熟,无法做到稳妥可靠、万无一失

2、航天监控系统到1975年还只是一个雏形,卫星监控系统刚完成,1期、2期还在建设,大型预警雷达还没有投入使用,海基卫星监控系统还没有建成,监控范围有限,飞船的回收坡度太窄,1975年年底我国第一颗返回式卫星回收的时候,落点偏离了好几百公里的;

31975年第一颗返回式卫星回收时损坏严重,到197610月试验到第三颗才成熟起来,而曙光号飞船的技术比返回式卫星复杂得多,需要进行更长时间的地面测试,原定的发射进度根本不现实;

4、宇航员生命保障系统准备也不充分,宇航服到1972年才做出样品,又在取得了大量关键数据的基础上,到1975年才投入太空生活模拟试验舱使用……

所以,只能说国防科委的报告一开始将曙光号飞船发射时间定在1973年是头脑发热了,即便是1992年重新上马的载人航天工程,也是经历了11年才成功。

大家头脑发热的时候,毛主席反而是头脑冷静的。力量不足,经费不够,宇航员这事先暂停一下,先把地球上的事情搞好,地球外的事往后放放。这个指示指出了问题的关键要害,只有把地面上的各项准备工作做充分了,才能保证新中国的载人飞船首发成功。

1977914日,风暴火箭3100公斤配重飞行成功,并于1981929日成功实现一箭三星发射,标志着大功率运载工具已经成熟;

19780126日,酒泉FSW-0-3发射,19780129日回收,标志着返回式卫星回收技术已经成熟;

1977年随着7010雷达和110雷达的相继投入使用,640反导工程陆基预警系统(卫星监控系统)基本建成,1978年远望号的投入使用,海基航天监控系统建成;

1978年,曙光号飞船的外形设计、返回走廊设计和安全救生设计等方面工作已经准备成熟,进行了大量分析计算,在防热技术、返回技术、控制技术、发动机技术等方面实现了关键的技术攻关,进行了多次大型试验……

纠正媒体报道中一个历史常识错误:中国载人航天至少55岁了!

纠正媒体报道中一个历史常识错误:中国载人航天至少55岁了!

曙光号的模拟驾驶舱

纠正媒体报道中一个历史常识错误:中国载人航天至少55岁了!

宇航员试吃太空食品

也就是说,中国的载人航天工程到这时已经是万事俱备、蓄势待发,只待曙光号做出正式的样机,经过地面测试、无人上天测试,最迟到80年代中期就能结成硕果。

遗憾的是,毛主席走后就总有人抱怨,人上去了,能有经济效益吗?

梁东元在他的书中引述了神舟飞船的副总师刘济生的回忆,当时有人说,与其搞飞船,还不如把钱花在建水电站,化肥厂上,更有实际效果。

梁东元还在书的结尾交代了714工程主力单位507所(航天医学工程研究所)的命运,这是整个714工程最终命运的一个缩影:

1977年大年三十,国防科委一位副主任接见了507所的新任所长霍俊峰和政委王旭东,和他们谈了半天,说照上面的意思可能要裁掉507,而且载人航天也不搞了。这个副主任说着说着把自己的想法也说了出来:要说撤,我首先就反对,但上面定了基本国策,他也没办法(这说明要下马也是有很多高层不同意的),后来可能是遭到了包括钱学森在内的很多人的反对而未果,但裁掉了2/3以上的人员,没有项目,不给经费,任其自生自灭。这样的正面强攻还不够,还要迂回进攻。这就是1978年的农大回迁事件(501所和507所占用了农大马连洼的地盘)……

与大飞机被美国人摆了一道一样,80-90年代美国多次拒绝与中国在航天领域的合作,最终促使中国人梦醒,最终在1992921日重新上马载人航天项目;1993年美国开始筹备国际空间站项目,到1998年升天前与十六个国家达成合作,包括很多完全没有航天基础的国家,就是拒绝中国的参与,这更加证明了造不如买、买不如租是完全错误的,更坚定了中国发展自主载人航天项目的决心。

毛泽东时代的714工程和曙光号飞船项目虽然没有能最终开花结果,但是老一辈航天人从1967年到1978年十二年的奋斗,曙光-1飞船八年多的预研制,为中国在1992年重新上马载人航天项目架构起了通往外太空的天梯:

经过8年多的预研,曙光一号载人飞船取得了不少成果,培养了一批从事飞船的技术队伍。在飞船工程大系统方面,提出了对运载工具,地面测量控制,发射场,测量船的总体要求,推动了航天工程技术发展,刺激了相关配套系统向更高层次规划发展。在飞船总体设计方面,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在飞船外形设计,质量特性,返回走廊设计和安全救生等方面进行了大量分析计算,特别是在气动力风洞试验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在各分系统研究方面也做了大量的工作,结构,能源,热控制,制导导航与控制,测控与通信,数据管理,环境控制与生保系统等进行了原理性探讨和技术攻关,其中不少分系统已通过地面试验,有的完成初样研制。大型地面试验设备和航天员选拔方面也做了许多工作。航天医学工程研究所对多名锻炼员进行了大量的人体科学试验,取得了--系统工程的应用研究成果,研制出了第一套舱内宇航服,以及独具特色的系列航天食品……(梁东元《曙光号全解密》)

对于新中国整个科研工业体系来讲,毛泽东时代的714工程和曙光号飞船项目的开展,发动了全国18个省市、425项跨地区、跨部门的大协作,极大地推动了新中国独立自主的半导体技术、新光电技术的飞速发展,带动了多项新材料、新工艺的开发和应用,功绩不可磨灭!

微信扫一扫|长按识别,进入读者交流群

1
0
0
3
2
9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