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绍文:我们亲身参与09核潜艇的研制

作者:朱绍文 来源:红色文化网 2024-09-02 1377

我们亲身参与09核潜艇的研制

——缅怀老领导陈右铭

朱绍文

2022年是老领导陈右铭的百年诞辰。我撰写了文章,缅怀老领导陈右铭[1]。2023年底,我十分荣幸担任了《核潜艇精神研究工作委员会》的顾问。为了弘扬核潜艇精神,我修改了文章,增加了照片,完善了参考文献。

2022年是老领导陈右铭的百年诞辰。我们永远怀念为中国核潜艇事业做出重大贡献的陈右铭老领导。原海军装备技术部部长、09办公室主任陈右铭和我父亲朱军是新四军五师老战友,曾同在旅大地区的海军工作,有几十年的战友情。1957年,在旅顺基地实习时,我受父亲的委托,探望时任快艇支队长的陈叔叔。

在家庭熏陶下,我们与海军结下深厚的情缘。1956年,我和王传恩考入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海军工程系潜艇设计专业。1962年,我和王传恩毕业后,分到在701所一二室工作,成了陈右铭的兵。1965年11月,我妹妹朱丽和王传恩结为夫妻。

朱绍文:我们亲身参与09核潜艇的研制

1988年南京,朱军(前排左3)80岁生日全家合影,前排:母亲李梅(右1),舅舅李桓(左2),朱绍文(后排中)、王传恩(后排左1)。

我出生在一个海军世家,我们家两代18人中有10位在海军服役,占55.5%。父亲朱军是1927年入党的老革命,也是一位老海军。解放战争取得胜利的前夕,在党组织的工作下,1949年2月25日,国民党海军最大巡洋舰“重庆”号在吴淞口起义,3月4日驶抵葫芦岛,时任辽西军区副司令员的父亲奉命去接收该舰。父亲受命率辽西省军区机关和重庆舰全体官兵赴安东建立第一所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学校——安东海校,父亲任政治委员,以后就一直在海军院校中任职,前后34年,直至1983年从海军学院院长岗位上离休。他的学生在海军中可谓桃李满天下。母亲李梅1937年参加革命的新四军老战士,新中国建立海军后,在海军服役多年。舅舅李桓是哈军工海军工程系教员。

参加第一代核潜艇研制的全过程

为了建设强大的海军,1961年6月7日,国防部舰艇研究院(七院)正式成立,组建了七院一所,即701所。首任所长陈云中,1963年9月陈右铭接任。政治委员夏前远、副所长夏桐、李光玉,副政委马骥、政治部主任惠叟。一所有四个研究室。由于一所成立时,不在一个城市一个大院,习惯称呼一所二室为一二室,四室为一四室。一二室在大连民主广场38号,承担大型潜艇设计,一四室在武汉,承担中小型潜艇设计。一二室主任边仲,后任主任杨履新、尤子平(兼总设计师),总体科施恩潭、汪祖辉负责,结构科由邢洁本负责,装置科由王运辉、陆鹏负责,电气科由林龙济负责,计划科由邹立前、彭斌负责,技术科由周三明负责,复制科由唐恩有、孟宪周负责,政治部由余云中、耿振国负责。

朱绍文:我们亲身参与09核潜艇的研制

1962年哈军工潜艇设计专业同学毕业合影,前排左起:宋礼明、梅孝恒、万中正、沈洪源、蔡同昌;第2排左起:李圣信、赵培元、吴福庆、孟昭寅、黄平涛、魏书斌;第3排左起:陆友根、王惠琤、朱绍文、刘长富、宋学斌;后排左起:丛者彦、王传恩、尤庆文、沈武铮、王天正、陈国柱。

1962年,我们22名同学从哈军工毕业,除赵培元留校,李圣信分配到海司防险救生处外,其余20人均分配到七院工作,分别为701所所部1人,09研究室4人,其中3人不久分别转到701所一二室和702所了,剩魏书斌1人在09研究室工作。因此,701所一二室8人,一四室5人;702所一室2人,三室2人,四室1人。全班63%的同学都成了陈右铭所长的兵,60 %的同学则参加了09工程的研制。我们毕业合影照片上缺调干生海军中校周圣洋,当时他已调任海军09研究室主任,后任715所副所长、二机部一院院长、上海核工程研究设计院院长等职。魏书斌随周圣洋先后到715所和二机部一院工作,参与09核动力研制工作。

在陈右铭所长直接领导下,我们这批同学分别参加了31型大型常规动力导弹潜艇和33型中型鱼雷攻击潜艇的仿制工作。1959年2 月4 日,中苏签订了《关于苏联政府给予中国海军制造舰艇方面新技术援助的协定》,称为“二四”协议。因苏联背叛“二四”协议,撤走了专家,上级领导要求我们奋发图强,自力更生,从仿制入手。为今后开始自行设计做好准备。

一二室领导组织了034潜艇的扩大初步设计练兵活动,提出了“严格要求、严密组织、严谨态度”的三严作风。在设计中,除要求我们按规范画出设计图纸和编写设计计算书外,还要求每人必须写出设计说明书,回答是怎样设计和为什么这样设计?每个专业的设计都送尤总审核。在审阅的说明书中,尤总夹了许多需提问的白纸条,然后他与设计者面对面的交流,我们答辩时常常有点紧张。最后每个设计者修改补充说明书,打印成册归档。按照常规设计只需完成设计图纸和设计计算书,这次练兵要求每人说明设计思路,在于启发每人的智能,鼓励年轻人开拓创新。这是一段我们难以忘怀的经历。严师出高徒,这种严格的科研作风让我们受益匪浅,为日后的核潜艇设计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1965年3月20日,由周恩来总理主持的中央专委第11次会议正式批准核潜艇工程再次“上马”。以驻在大连的701所一二室(主任尤子平、政委耿振国)为基础,与715所的总体、船体专业合并,并从七院各所调集了一批技术骨干人员加以充实。1965年8月701所一二室迁到葫芦岛望海寺,10月组建了七院719所(部队番号沈字605部队),暂借小白楼三栋为立足点。

以所长兼政委夏桐为首,还有王诚善、宋文荣、耿振国、李元烈、黄旭华、尤子平七人组成,负责核潜艇艇的总体设计工作。夏桐所长、宋文荣副所长和尤子平副总工程师负责葫芦岛地区的09工作,副总工程师黄旭华负责北京地区的09工作。夏桐、宋文荣和黄旭华、尤子平组织科技人员等通过多次论证,制定了核潜艇的水滴型总体研制方案。

“文革”中,夏桐、尤子平挨整被隔离审查,时任09办公室主任陈右铭保护了黄旭华,使他能按照确定的设计方案,进行09船体总体设计工作。尤总被“解放后”随即投入09艇总体设计工作,审核和签署了绝大多数09总体设计的重要文件和图纸。尤总对09总体设计的重要贡献是有目共睹的。

在719所(葫芦岛),我们参与了第一代核潜艇总体不同部位的研制工作。719所驻扎的葫芦岛望海寺生活条件十分艰苦,正如首任所长兼政委、后任中国船舶工业总公司军工部主任夏桐《核潜艇总体研究所创建初期的几件事》的文章描述的[2]:“建所初期,工作和生活条件都是很苦的。住房拥挤,吃的是粗粮。食油每月三两,猪肉不能保证定量供应,文化生活轮番看:‘地道战’‘地雷战’‘平原游击队’;葫芦岛‘一年刮两次大风,每次刮半年’;流传着一句顺口溜:‘葫芦岛,葫芦岛,两头大,中间小,风沙多,姑娘少,兔子狐狸满山跑。’……面对艰苦条件,全所同志发扬艰苦创业的精神,干群一心,不计得失,热火朝天地从事核潜艇研究设计工作。”

在09工程研制中,在719所技术骨干黄士龙、龚荫傅、许君烈、闵跃元、李福祥、邢洁本、吴廷国、单海扬等同志带领下,我们投入到设计工作中。宋学斌、尤庆文负责舱室的总体设计;蔡同昌负责艉端结构设计;丛者彦负责水滴型艏端结构设计,首次采用模型向各级领导汇报展示和协调,创新地解决了声呐导流罩的布置、结构、强度和性能方面的设计问题,得到尤总和上级领导的肯定,继091的后续艇,仍使用这个创新的结构;沈洪源参与艇的操纵性设计,参加了风洞和水池多次模型试验,还参与了09艇三维潜操仪的研制工作;朱绍文参与了快速性设计,在协作单位参与模型的阻力和自航力的多次试验,后调船舶系统工程部工作;陈国柱参与结构的防辐射屏蔽设计;王传恩参与救生装置的设计;黄平涛参与螺旋桨研制和水洞试验,经过大量试验和改进,完成艇低噪音大推进力螺旋桨的设计;孟昭寅参与船模水下、水上、半潜状态阻力试验,这些试验开创了我国潜艇试验先河。王惠铮参与船体结构强度的试验工作。魏书斌参与核动力陆上模式反应堆设计与施工工作。

为了完成09艇的总体设计,在09办公室主任陈右铭的直接支持下,719所成立了1:1模型小组,宋学斌任组长。1967年初,宋学斌和杨学宏、王修忠到上海江南造船厂调研030小艇模型的建造,确定了设计建造1:1模型的指导性文件。在全艇模型安装前,厂和所共同成立了1:1模型领导小组。1968年7月开始试点安装,10月开始分舱设计建造,年底将各纵段分舱建造模型合拢成全艇。1969年海军、核潜艇总装厂和719所三方代表共同现场逐舱全面审查,海军曾提出700多条意见,随后修改了模型。

1984年,我的同窗719所副总工程师宋学斌发表了《1:1模型在新研制潜艇设计中的作用》[3]的论文。从核潜艇1:1模型建造工作可知,09艇总体设计和研制是十分复杂的。宋学斌在《O九-1首制艇1:1模型的设计与制造》[4]的文中指出:“O九-1首制艇的施工设计和建造实践,证明设计建造1:1模型的决策时完全正确的。1:1模型的建造,对O九艇开展施工设计,对培训了工人和艇员,对确保O九-1首制艇总体布局设计一次获得成功,对确保O九-1首制艇的建造质量和进度,起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朱绍文:我们亲身参与09核潜艇的研制

1985年10月于武汉黄鹤楼前,陈右铭部长(左4)与719所部分领导合影,左起:卢战友书记、周三明副总经济师、许君烈副所长、陈右铭部长、张金麟副所长、宋学斌副总工 (张愚提供)。

同窗尤庆文曾任719所和七院09艇深潜试验队队长和技术负责人,1988年4月21日和1988年4月30日,他成功地全程组织了在南海试验区两次深潜试验。试验后,他们详细汇总分析了试验数据。1989年,他撰写了文章《核潜艇南海深潜试验的点滴回顾》[5]。

在719所(葫芦岛),我们参与09艇总体不同部位(艏、艉、各舱室等)设计工作,牵涉了不同专业(总体布置、结构强度、操纵性、快速性、稳性、不沉性、静力性能等)的理论和试验研究。由此可知,09艇的设计和研制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

在第一代核潜艇工程研制的实战中,我们这些年轻的科技工作者边学边干,最后成长为技术骨干和领导。同窗战友黄平涛曾任中国船舶重工老总,宋学斌曾任719所副总工程师、094的总设计师。沈洪源任中船外贸总公司副总经理。由于救生装置研制的出色工作,1978年9月王传恩调入上海海军医学研究所,负责水下医学装备的研制。我调到中国船舶集团公司船舶系统工程研究院工作。我们绝大多数都是埋头苦干,不愿意多说和突出个人。我们这份战斗的情谊,形成了永不磨灭的09情。

怀念老领导陈右铭

在701所40周年专刊上,尤子平撰文回顾《光辉四十年》:“七院和七○一所是在原苏联政府撕毁转让制造新一代舰艇的‘二四协定’,撤退专家,给我国造成极大困难的情况下诞生的,可谓受命于危难之中。……我们在党和国家的坚强领导下,艰苦奋斗,自力更生,大力协同,靠自己的聪明智慧,以国家花最少的代价获得最大的成果,做出了让国家增光、海军增威、人民满意、举世瞩目的光辉答卷。七○一所研究设计的驱逐舰、护卫舰、快艇、潜艇、护卫艇、水翼艇等几十个型号、上千艘舰艇驰骋在祖国的海洋上,同其他海军武器装备一起,组成坚强的海上钢铁长城,永远结束了我国有海无防的近代海上屈辱史。”在陈右铭直接领导下,701所取得了这些成果。

20世纪60年代,陈所长是七院学习毛主席著作的积极分子标兵。1964年夏天,他到一二室做报告,介绍学习毛主席著作的心得体会,结合701所舰艇仿制工作,谈了对理论和实践关系的认识,反复实践不断检验逐步完善,介绍了海军舰船的发展,激励我们多做贡献:“我们必须奋发图强,树立雄心壮志,发扬三敢(敢想、敢说、敢干)和三严(严肃的态度、严格的要求、严密的方法)作风,积极开展科学研究工作,根据我国各方面的情况,设计出我们自己的东西来,力争尽快地赶上和超过世界先进的科学技术水平。”他是一位令人钦佩的内行老干部,成为我们学习的榜样。

朱绍文:我们亲身参与09核潜艇的研制

1966年初于南京,701所所领导与所学毛著积极分子代表座谈会全体代表合影,前排左起:宣传科副科长陈彪,三室副政委張克雄,后勤处副处长郭长德,副政委马骥,所长陈右铭,副所长李光玉,副所长马骏,政治部副主任惠飕,四室副主任许德才。

朱绍文:我们亲身参与09核潜艇的研制

1963年,701所长陈右铭。

朱绍文:我们亲身参与09核潜艇的研制

1966年10月14日,六机部七院增补陈右铭院党委常委的通知。

1966年9月“文革”动乱中,陈右铭调七院主持科研工作,兼任09办公室主任。他和09办公室仇世民等人在核潜艇总装厂山上小楼里办公。在此期间,他主持的国务院、中央军委核潜艇工程办公室,贯彻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中央专委关于我国核潜艇一系列方针、政策、组织协调,管理实施各项研制工作直到第一代两型核潜艇交付海军使用。

1968年11月,我国自行研制的第一艘核潜艇开工建造。1970年12月26日,第一艘鱼雷攻击型核潜艇下水。1974年8月1日,中央军委发布命令,中国第一艘鱼雷攻击型核潜艇命名“长征1” 号,举行了庄严的军旗授予仪式!

朱绍文:我们亲身参与09核潜艇的研制

服役中的091攻击型核潜艇的剪影。

朱绍文:我们亲身参与09核潜艇的研制

1985年10月,719所20周年所庆合影,前排左起:尤子平、宋文荣、范豫康、陈右铭、夏桐、黄旭华、黄诚;后排左起:张积贤、孙孝富、张金麟、仇世民、卢战友、许君烈、熊霄汉。

朱绍文:我们亲身参与09核潜艇的研制

1986年6 月 陈右铭参加701所25周年(1961-1986)纪念活动与老同事合影,前排左起:万瑞生副所长、李元烈(第1任政治部副主任、707所书记)、马骏(第1任73室主任、副所长)、夏桐(第1任副所长、719所所长兼政委)、陈右铭(第2任所长,7院副院长、09和718工程领导小组成员兼办公室主任)、陈云中(第1任所长、7院副院长)、彭布(文革后所长)、李光玉副所长(老红军,723所所长)、段松耀书记(705所政委)(李校锦提供)。

朱绍文:我们亲身参与09核潜艇的研制

1989年4月《核潜艇史料集》编审会后留影,左起:原09工程和718工程领导小组成员兼办公室主任,原海装部长陈右铭、原中国船舶工业总公司系统工程部主任蒲锡文、原第六机械工业部副部长程辛、原国家经委国防局局长赖坚、原中国船舶工业总公司军工部主任夏桐、原09办公室副主任陈世谦。

朱绍文:我们亲身参与09核潜艇的研制

1991年北京双泉堡,七院建院30周年(1961-1991)历任领导班子成员合影, 前排为曾任领导班子成员左起:陈云中副院长、李天副政委、苏一夫副院长、岳英副院长、陈右铭副院长、王俊杰副院长、李书桢政委、林毅院长、佟磊政委、李荆璞副院长、王晓副院长、袁意奋政委、江勇为副政委;后排左起:赵孟副院长、尤子平副院长、袁随善708所总工、马骏副院长、钟桂臣副院长、陆建勋院长、李昆副院长、赵振洲院办主任、钟家雪副院长。

朱绍文:我们亲身参与09核潜艇的研制

2007年5月19日,《相约北京 共叙09情》09老同事聚会于北京船舶系统工程部留影。前排左起:仇世民、黄平涛、尤子平、李元列、汪祖辉、彭士禄、范豫康、蒲锡文、张家瑞、姜应东、欧阳瑞生、王传恩;第二排左起:胡祖芳、刘春、曹葳、郑菊芳、胡世聪、时其华、马淑英、戚春芝、孙长娥、马春香、岑秀娟、徐琴秀、泰佳敏、泰佳林、洪蓉、魏本荫、罗见明、朱绍文;第三排左起:孙成富、刘玉琴、李廷、马引田、黄勤石、马干、程绪安、陆登巧、徐友义、邓伯裕、张廷飞、刘芳源、赵熙秀、桂根廷;后排左起:朱丽、陈国柱、林鹤雄、李家琪、魏书斌、黄士龙、林钧清、黄俊华、虞忠祥、陆洪宝、刘群、刘国成、丛者彦、沈洪源。

2007年5月19日,在北京船舶系统工程部,当年参加设计工作的部分719所的老同志与在京的09老领导聚会,共叙09情。会后,我和王传恩夫妇到北京定慧寺干休所探望了陈叔叔。

朱绍文:我们亲身参与09核潜艇的研制

2007年5月19日,老战友朱军的儿女、09参与者探望陈右铭夫妇合影,

左起:朱绍文、王传恩、陈右铭、胡志江、朱丽。

2011年5月,得知陈叔叔病逝,我们都十分悲痛,痛失一位德高望重的好领导,痛失一位核潜艇杰出的领导者。曾与我在719所一个研究室的工作高工顾宗炎(曾任《核潜艇史料集》副主编),从2011年至2016年,先后发表了4篇文章[8-13]缅怀老领导陈右铭,“我们永远怀念为中国核潜艇事业做出重大贡献的陈右铭老领导。”“1966年9月-1977年12月,陈右铭担任‘核潜艇工程办公室’主任期间,承担了我国核潜艇研制、试验的行政及技术总指挥的双重重担,成功地组织了全国大协作及技术攻关,殚精竭虑,为我国成功研制第一代两型核潜艇立下卓越的功勋。”他的文章代表了我们对老领导的深切怀念。

朱绍文:我们亲身参与09核潜艇的研制

2011年8月5日于北京,参与第一代核潜艇研制工作的部分同志合影,前排左起:龙正才、高世良、姜来根、王荣生、孟庆宁、昝云龙、李方来、贺荣光;后排左起:徐子秋、姜应东、纪竹盛、尤子平、陆峻岫、苏光、丁锋、韩锡富、杨连新、魏兰、依青、霍汝素。

2013年,杨连新《见证中国核潜艇》[13]出版了,我们阅读这本书回顾09研制的历史。2019年,海军作家李忠效给了我们陈右铭、李忠效合著的书《中国核潜艇工程备忘录》[14],陈右铭、顾汉祥合著的书《大海不会忘记——周恩来与新中国核潜艇》[15]出版了。我们同窗和同事们都喜欢这两本书。

工作时,我们曾多次聆听陈右铭的谆谆教导。现在,我们看这两本书就像老领导陈右铭在给我们和后人讲述09的故事。

2024年9月1日

参考文献:

[1]陈晋南,陈晓宁. 缅怀陈右铭 百年诞辰纪念[M]. 当代文艺出版社,2022.12:143-150.

[2]夏桐. 核潜艇总体研究所创建初期的几件事.中国舰艇工业历史资料丛书编辑部,中国舰艇工业历史资料丛书,核潜艇史料集(1958-1988)[M].中国船舶工业总公司、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装备技术,1990.6:171-177.

[3]宋学斌.1:1模型在新研制潜艇设计中的作用[J].舰船科学技术,1984(2):41-46.

[4]宋学斌.中国舰艇工业历史资料丛书编辑部,中国舰艇工业历史资料丛书,核潜艇史料集(1958-1988)[M].中国船舶工业总公司、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装备技术,1990.6:188-189.

[5]龙庆文. 核潜艇南海深潜试验的点滴回顾. 中国舰艇工业历史资料丛书编辑部,中国舰艇工业历史资料丛书,核潜艇史料集(1958-1988)[M].中国船舶工业总公司、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装备技术,1990.6:245-246.

[6]李忠效. 核潜元勋陈右铭 [J]. 报告文学, 2002.5.

[7]杨连新. 见证中国核潜艇[M]. 海洋出版社,2013.1:194-202.

[8]顾宗炎. 怀念陈右铭主任[J]. 现代舰船,2011.8:3.

[9]顾宗炎. 陈右铭:“广采博取,只为海军现代化”[J].军工文化Vol.64,2013.2: 45-47.

[10]顾宗炎.参加潜艇研制工作的回忆(上) [J].现代舰船,2015-11A:24-29.

[11]顾宗炎.参加潜艇研制工作的回忆(下)[J].现代舰船,2016-1A:24-27.

[12]袁敦垒,顾宗炎. 怀念海军装备建设的功臣陈右铭将军(上)[J]. 现代舰船,2015.1A:72-79.

[13]袁敦垒,顾宗炎. 怀念海军装备建设的功臣陈右铭将军(下) [J]. 现代舰船,2015.2A:74-79.

[14]陈右铭,李忠效. 中国核潜艇工程备忘录 [M]. 当代文艺出版社,2019.8.

[15]陈右铭,顾汉祥. 大海不会忘记——周恩来与新中国核潜艇[M]. 中国当代教育出版社,2019.10.

朱绍文:我们亲身参与09核潜艇的研制

(作者简介:1937年11月12日生,河北省景县,高级工程师、中共党员。1962年毕业于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海军工程系潜艇设计专业,1963年4月,在七院一所二室从事31潜艇仿制和常规潜艇研究设计工作。1965年,在719所(葫芦岛)参与了091、092型核潜艇首艇的研制。1973年,在北京舰船论证部(现称中国船舶集团公司船舶系统工程研究院)潜艇室参与09总设计师办公室工作。1998年退休。现任中国红色文化研究会核潜艇精神研究工作委员会顾问。)

微信扫一扫|长按识别,进入读者交流群

0
4
0
0
1
0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