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辉:科索沃战争:美国拼凑13个帮凶国弱肉强食
1999年3月24日至1999年6月10日的科索沃战争是一场由科索沃民族矛盾直接引发、以美国为首的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推动下发生的高技术局部战争。北约19个国家中美国拼凑了有13个国家充当“帮凶国”参加对南联盟的空袭。
科索沃战争既然是以美国的为首北约发动的侵略战争,就先从北约说起。
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简称北约,是欧洲和北美国家当年为对付苏联为主的华约而建立的国际组织,也是“二战”后,世界进入冷战时期的产物,目前北约拥有30个成员国。
北约拥有大量核武器和常规部队,是西方的重要军事力量。这是“二战”后西方军事阵营实现战略同盟的标志,是马歇尔计划在军事领域的延伸和发展,使美国得以控制以德国和法国为首的欧盟防务体系(欧盟27个成员国中,有21个都是北约成员),是美国实现超级大国领导地位的标志。
北约的最高决策机构是北约理事会。理事会由成员国国家元首及政府高层、外长、国防部长组成。总部设在比利时的首都布鲁塞尔。
北约的发展历程。1949年4月4日,美国、加拿大、比利时、法国、卢森堡、荷兰、英国、丹麦、挪威、冰岛、葡萄牙和意大利在华盛顿签署了北大西洋公约,决定成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同年8月24日各国完成批准手续,该组织正式成立。
希腊、土耳其于1952年2月18日、联邦德国于1955年5月6日、西班牙于1982年正式加入该组织。2020年3月27日,北马其顿正式加入北约,成为北约第30个成员国。
北约建有一个职能性的盟军司令部,总部设在美国弗吉尼亚州的诺福克。在战区层次,将原有的5个战区司令部精简为两个常设联军司令部,直属盟军作战司令部。这两个战区司令部一个设在荷兰的布仑森,另一个设在意大利的那不勒斯。此外,在葡萄牙首都里斯本设立"精悍的"常设联军总部,只负责海上部署任务。在战术层次,现有的13个下级作战司令部将精简为6个,它们分布在德国、英国、西班牙和土耳其等国,隶属于上述两个常设联军司令部。
说到北约必须提到华约。1955年5月14日,苏联、捷克斯洛伐克、保加利亚、匈牙利、民主德国、波兰、罗马尼亚、阿尔巴尼亚8国针对美、英、法决定吸收联邦德国加入北约一事,在华沙签订了《友好互助合作条约》,同年6月条约生效时正式成立了军事政治同盟──华沙条约组织,简称华约。总部设在莫斯科
《华沙条约》组织最高决策机构是政治协商委员会。由各缔约国党中央第一书记、总理、国防部长、外交部长组成,讨论和决定缔约国的政治、经济、外交等重大问题。下设常设委员会、外交部长委员会、国防部长委员会、联合司令部、联合武装部队军事委员会、联合武装部队参谋部和技术委员会。
华约联合武装部队总司令和参谋长均由苏联人担任。华沙条约组织成立后,逐步完善各种常设机构,经常协调对外政策,组建联合武装部队,不断更新各缔约国军队的武器装备,推行军事“一体化”,举行各种规模的联合军事演习。
苏联外长别斯梅尔特内赫(右)和国防部长亚佐夫在会议上
华沙条约是苏联、东欧国家为抗衡北大西洋公约组织而签订的军事同盟条约。1955年6月5日生效,有效期20年。华沙条约,从而开始了双方冷战敌对。苏联解体导致了华约解体。1991年2月25日,华约政治协商委员会在布达佩斯召开特别会议,宣布从3月31日起终止在华约范围内签订的军事协定的法律效力、解散华约所有军事机构。同年7月1日,华约组织签署本条约停止生效的议定书,宣告华约整个组织最终解体。
以苏联为主的华约解散了,以美国为首的北约不仅没有解散,而且疯狂发展,不仅步步紧逼苏联解体后的俄罗斯,而且称霸世界,到处挑起战争,给世界人民带来灾难。
苏联和华约解体后,俄罗斯也曾想加入北约,被拒之门外。因为北约不是想让俄罗斯成为兄弟,而是想要俄罗斯的命。吃北极熊的肉是苏联时期美国最大的梦想,苏联解体了,华约解体了,吃北极熊肉代价小了,岂有不吃之理。
于是,北约在华约解散后,美国为首的北约丧心病狂地进行五次东扩。1996年9月,北约公布了《东扩计划研究报告》。1997年7月,马德里首脑会议决定首批接纳波兰、捷克和匈牙利加入北约。2002年11月21日,北约布拉格首脑会议达成了第二波的东扩决定,接纳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斯洛伐克、斯洛文尼亚、罗马尼亚和保加利亚7个国家加入北约。2004年3月,上述7国成为北约的新成员,使北约成员国从21世纪初的19个扩大到26个。这是北约自1949年成立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扩大。
2016年5月19日,北约秘书长斯托尔滕贝格与黑山共和国签署加入北约的协议。18个月之黑山共和国正式成为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第29个成员。
2020年3月27日,北马其顿正式加入北约,成为北约第30个成员国,而且当年许多华约国家也被美国为首的北约拉了进去,这些国家当年大都都是苏联解体分裂出的国家。俄乌战争爆发后,北约再次频频拉拢瑞典和芬兰加入北约,5月北约与芬兰、瑞典签署协议,允许瑞典、芬兰和北约军队参加演习,允许使用北约的武器系统,抛出橄榄枝进行诱惑,瑞典和芬兰作为回报,允许北约军队使用瑞典、芬兰的空域和水域。瑞士和芬兰已经正式的要求加入北约。
北约五次东扩,把北约驻军和导弹放到了俄罗斯家门口,还不满足,继续东扩,鼓动乌克兰也加入北约,要彻底致俄罗斯于死地。为此,俄罗斯对北约东扩多次发出警告,以美国为首的北约置之不理,最终把俄罗斯逼上绝路,爆发了俄罗斯自救的俄乌战争。
说完北约和华约后,我们话归正传,继续谈科索沃战争。
科索沃战争是针对南联盟的,因此还要交代南联盟的来龙去脉。
南联盟的前身南斯拉夫。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奥匈帝国解体,1918年12月1日,塞尔维亚、克罗地亚、斯洛文尼亚联合组成塞尔维亚、克罗地亚、斯洛文尼亚王国,1929年定名南斯拉夫王国。1945年,在铁托的领导下,战后重建南斯拉夫联邦。1946年,更名为南斯拉夫联邦人民共和国,实行联邦制,由塞尔维亚、克罗地亚、斯洛文尼亚、波斯尼亚——黑塞哥维那(波黑)、马其顿、黑山6个共和国组成
南斯拉夫解体后的南联盟就是指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于1992年4月27日宣布成立,由前南斯拉夫的塞尔维亚共和国和黑山共和国组成。南斯拉夫原来是个联邦共和国,包括塞尔维亚共和国、黑山共和国、波斯尼亚——黑塞哥维那共和国(简称波黑),克罗地亚共和国,90年代初,南斯拉夫解体,克罗地亚独立出来,其余三国组成南斯拉夫国家联盟,简称南联盟。
科索沃战争爆发的背景。1980年,铁托去世后,以独立为目标的科索沃民族主义运动逐步兴起,并得到阿尔巴尼亚的支持,阿尔巴尼亚族与塞尔维亚族的矛盾日益尖锐。
1981年,科索沃阿族学生举行大规模示威并导致流血冲突,许多塞族人和黑山族人被迫撤离科索沃。1989年,科索沃塞阿两族紧张关系升级。米洛舍维奇命令部队和警察进入科索沃恢复社会秩序。
1989年2月27日,当时担任塞尔维亚共产党领导人的米洛舍维奇为了压制阿尔巴尼亚族的民族主义运动,宣布取消科索沃的自治省地位,由此更激发了阿尔巴尼亚族的对抗情绪,阿尔巴尼亚族与塞族的冲突趋向激烈,塞尔维亚当局对阿尔巴尼亚族的镇压也随之升级
1991年,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迅速解体。阿族人自行组织了公民投票,并宣布科索沃是一个共和国。6月25日,斯洛文尼亚和克罗地亚宣布脱离南联邦独立;10月15日,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独立;11月20日,马其顿独立。
1992年4月27日,塞尔维亚和黑山两个共和国宣布联合组成"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至此,原南斯拉夫联邦分裂为5个独立国家。
在南联邦解体过程中,由于领土、财产和利益分割上的矛盾以及原本存在的民族纠纷和宗教冲突,各共和国间和各国内的不同民族间先后发生规模不等的战争,其中最严重的内战发生在波黑境内,并涉及其周边的塞尔维亚和克罗地亚。
1992年5月,阿尔巴尼亚族的民族主义运动者自行组成议会和行政机构,选举民主联盟领导人易卜拉欣·鲁戈瓦为科索沃共和国总统,形成了与塞族政权并行的另一个政权。
1995年,波黑、克罗地亚、塞尔维亚三国领导人在停止波黑内战协议上签字。
1996年,阿尔巴尼亚族激进分子成立武装组织"科索沃解放军",开始运用暴力手段的分离运动。面对阿尔巴尼亚族人的反抗,米洛舍维奇为首的南联盟和塞尔维亚当局采取强硬镇压措施,派遣大批塞族军队和警察部队进驻科索沃,试图消灭"科索沃解放军"。
1997年以后,科索沃地区不断发生武装冲突事件,伤亡人员日趋增多,约30万人流离失所,沦为难民。
科索沃危机的发展使美国等西方国家感到不安,它们不能容许南联盟的行为干扰冷战后世界新格局的构建,同时它们也图谋借这一危机的处理排除东南欧地区最后一个被西方体系视为异己的当年社会主义的米洛舍维奇政权。
在这一背景下,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在欧洲推行政治、经济、外交、军事和意识形态的全面扩张战略,与坚持独立自主,维护国家统一的巴尔干国家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形成了尖锐的战略冲突。随着南联盟内部科索沃独立问题的出现,西方国家借机大举介入,导致双方矛盾全面激化。南联盟坚持反对多国部队进驻科索沃,同时反对北约支持该地区阿族分裂势力独立和干涉南联盟内政,但遭到北约的拒绝。
1998年底,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开始介入科索沃危机,北约与南联盟的矛盾逐渐成为主要矛盾。
于是,美国为首的北约发动了没有联合国授权的侵略南联盟的科索沃战争。
值得指出的是1999年2月3日,联合国安理会发表声明,强烈敦促南联盟科索沃冲突各方“积极、真诚和无条件地”参加和平谈判,为政治解决科索沃问题创造条件。此声明并没有授权、以后也没有授权美国为首的北约对南联盟进行武装侵略。
科索沃战争,美国将北约19个国家中的12个国家拼凑成“帮凶国”,分别是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加拿大、荷兰、挪威、比利时、土耳其、葡萄牙、西班牙、丹麦,加上美国共13国,直接参加了对南联盟的空中打击。此外,还有6个北约国家做后勤保障,算是北约强盗集体出动对南联盟进行群狼强食。
1999年3月24日,北约秘书长哈维尔·索拉纳在布鲁塞尔宣布,以“保护人权”之名,对南联盟发动了代号为“盟军”的空袭行动。
1999年3月28日,北约开始了第二阶段空袭,目标转为对北纬44度以南的南斯拉夫人民军地面部队和军用物资进行攻击,企图破坏南的战争机器,迫使南屈服。
1999年4月13日,美国总统克林顿宣布对南联盟的空袭进入第三阶段,扩大空袭范围,增加空袭强度。北约对南联盟境内的所有军事目标进行24小时不间断轰炸;另一方面,为了削弱南联盟人民的抵抗意志,北约还对南联盟的民用设施,如桥梁、铁路、公路、工厂、电视台、通讯系统和电力系统等进行狂轰滥炸。
更为可恶的是北京时间1999年5月8日,以美国为首的北大西洋公约组织部队,用B-2隐形轰炸机投下五枚联合直接攻击弹药(JDAM),悍然轰炸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驻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大使馆。新华通讯社记者邵云环、《光明日报》记者许杏虎和朱颖当场牺牲,数十人受伤,大使馆建筑严重损毁。
据统计,科索沃战争北约付出了约130亿美元的高额战争费用,派遣飞机1000多架,舰艇40多艘,其中美国约730架飞机、24艘舰艇;北约其它国家约325架。战争过程中,北约曾三次增兵,至战争结束前夕,共有1153架飞机和47艘战舰(含3艘航空母舰)部署战区各地。以美国为首的战机共出动32000架次,投弹13000吨,使用了大量杀伤性能极强的新式武器。
北约连续78天的轰炸造成南联盟1800多人丧生,6000多人受伤,近百万人沦为难民,20多家医院被毁,300多所学校遭破坏,还有50多座桥梁、12条铁路、5条公路干线、5个民用机场被炸毁,39%的广播电视传播线路瘫痪,大批工厂、商店、发电厂被毁,直接经济损失达2000多亿美元。
南联盟军民奋起抵抗,击落了美国等北约国家的F-117A隐形战斗机在内的61架北约飞机,以及无人驾驶飞机30架、直升机7架、巡航导弹238枚。
1999年6月10日,联合国安理会以14票赞成、1票弃权(中国)的表决结果通过了由西方7国和俄罗斯提交的科索沃问题决议。表决之前,南联盟开始从科索沃撤军,北约宣布暂停对南的空袭。北约的空袭正式结束。
从科索沃战争中出兵打击南联盟的国家中就可以看出,是美国带的头,大多数都是西欧国家,他们想要赶紧扩张,把整个巴尔干半岛都纳入欧盟体系,同时把俄罗斯势力驱逐出巴尔干半岛,所以美国就圆了欧盟这个梦,把俄罗斯势力驱逐出了巴尔干半岛。
科索沃战争表明,世界多极化进程面临严峻挑战,大国力量对比严重失衡,美国恃强独霸,联合国地位受到严重挑战,国际法准则受到美国“新干涉主义”的严重践踏;“人权高于主权”开始蔓延;世界和平遇到新的严峻挑战,美国的“帮凶国”战争还在继续发展。
微信扫一扫|长按识别,进入读者交流群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