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G20杭州峰会:同舟共济,共谋世界经济发展大计
同舟共济,共谋世界经济发展大计(聚焦G20杭州峰会·中国作用)
再过几天,二十国集团(G20)杭州峰会的大幕就将拉开,中国即将进入“G20时间”。“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G20峰会首次在中国举办,热情好客的杭州迎来八方宾客,世界更加真切地看到中国作用、中国智慧、中国方案的世界影响力。
坚持开放、透明、包容原则
去年12月1日接任G20主席国以来,中国秉持开门办会理念,坚持开放、透明、包容原则,始终重视各方意见,尊重不同声音,让杭州峰会更具代表性和包容性。
通过协调人和财金两个渠道密集磋商,举办3次协调人会议、3次财长和央行行长会议及副手会,以及数十场各类工作组会议,同G20成员、嘉宾国、国际组织保持密切交流互动,相互了解不断加深,合作共识不断增加。通过主办G20工商峰会、妇女会议、劳动会议、民间社会会议、青年会议和智库会议等大型配套活动,广泛听取社会各界声音,打造最广泛共识。
中国主动积极地走出去,全方位、多层次地开展G20外围对话。走进联合国大会,走进非盟总部,走进七十七国集团,走进最不发达国家、内陆国和小岛国,介绍杭州峰会筹备情况,倾听各方利益诉求。对话活动覆盖几乎所有联合国成员,特别是其中的130多个发展中国家。
2016年4月,中国代表在非盟会议中心向非洲国家介绍杭州峰会筹备工作后,非方特别感谢中国专程赴非盟总部开展对话活动,对杭州峰会重视发展问题给予高度评价。印度尼西亚东盟南洋基金会主席班邦·苏尔约诺认为,杭州峰会凸显中国推动建设反映新兴市场国家利益和诉求的多元国际经济新秩序的努力。杭州峰会有望成为全球经济新秩序的转折点。
升华同舟共济伙伴精神
当世界经济和国际经济合作又走到一个重要转折点时,能否夯实世界经济复苏和增长的基础、摆脱危机影响?能否把握科技进步和新工业革命的历史机遇、引领世界经济迈向新一轮增长?答案取决于各国的共同选择和共同行动。
G20峰会机制诞生至今,已成为国际经济合作主要论坛。回顾这段历程,习近平主席表示,最珍贵的是各成员同舟共济的伙伴精神。实践昭示我们,在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的形势下,合作是各国应对挑战、实现发展的必然选择。
中国邀请东盟主席国老挝、非盟主席国乍得、非洲发展新伙伴计划主席国塞内加尔、七十七国集团主席国泰国,以及哈萨克斯坦、埃及两个有代表性的发展中大国出席峰会。更多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同坐在一张桌子前,共同谋划世界经济长远健康发展的大计。
为什么关注发展中国家?因为中国深知,没有发展中国家的可持续发展,世界经济增长的基础不会牢固。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世界各国的利益和命运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利益共同体。大家一起发展才是真发展,可持续发展才是好发展。要实现这一目标,就应该秉承开放精神,推进互帮互助、互惠互利。消除贫困和饥饿,实现公平、开放、全面、创新发展,不仅是共同的道义责任,而且能释放出不可估量的有效需求。从这个意义上说,关注发展问题其实是从更长远角度考虑世界经济的增长问题。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就国际经济事务平等协商、平等决策,不仅反映了世界经济格局的重大变化,也符合时代发展的潮流,是历史的进步。
构建创新、活力、联动、包容世界经济
习近平主席表示,杭州峰会将以“构建创新、活力、联动、包容的世界经济”为主题,目的就是要结合世界经济形势,回应各国发展需求,既治标以求眼下稳增长,又治本以谋长远添动力。
“联动”旨在树立利益共同体和命运共同体意识,携手推动加强国际经济合作,在互联互通中共享机遇,在良性互动中形成合力。“包容”旨在缩小各国发展鸿沟,把目光投向发展中国家,投向所有人群,使世界经济增长红利为各国人民所共享。
在峰会主题下,设定了“创新增长方式”“更高效的全球经济金融治理”“强劲的国际贸易和投资”“包容和联动式发展”四项重点议题。完善全球经济金融治理,重在增强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代表性和发言权,提高世界经济抗风险能力。推动包容、联动式发展,重在落实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增强世界经济发展动力。
中国积极努力,推动杭州峰会将发展问题置于全球宏观政策框架的突出位置,推动G20在落实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中发挥引领作用,制定行动计划,通过能力建设、增加投资、改善基础设施等举措,帮助非洲国家加速工业化发展,实现减贫和可持续发展目标。
土耳其智库经济政策研究基金会主席居文·萨克认为,如果说以往的G20峰会议程更突出应对短期挑战,中国提出的杭州峰会议程则更注重长远发展。中国担任G20主席国期间,通过强调和关注创新,使经济增长的动力变得更加多元,G20越来越与发展中国家密切相关,全球增长也将因此获得新的含义。
正如杭州峰会的会标中用20根线条勾勒出的那座桥一样,G20就是一座桥,连接的不仅是历史与未来,还有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期待G20成为全球经济之桥、国际社会合作之桥、面向未来的共赢之桥。
微信扫一扫|长按识别,进入读者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