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之行,习近平新春足迹中的特别之意

作者:佚名 来源:中国新闻网 2021-02-07 2250

  农历牛年春节即将到来之际,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近日赴贵州看望慰问各族干部群众。春节前的国内考察是中国特色的政治传统,也有着深刻的符号意义。立足“十四五”开局之年、身处疫情防控背景之下,在今年这个别样春节,外界也从习近平贵州之行中读出特别之意。

  从脱贫攻坚到谋划乡村振兴

  无论是在江西井冈山革命老区还是四川大凉山深处,无论是在“苦瘠甲于天下”的甘肃中部村庄还是零下30多度的内蒙古边陲小镇,观察习近平过去8年春节前夕的考察,“脱贫攻坚”始终是突出主题,他用新春足迹为外界勾画出一份中国减贫的路线图。

  “脱贫之后,要接续推进乡村振兴,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中国在去年如期完成新时期脱贫攻坚的目标任务,今次来到中国最后实现脱贫的贵州,习近平在毕节市黔西县化屋村考察时的这番话,点题乡村振兴这篇大文章,再次明确新阶段的特别任务。

  越是脱贫难度大的地方,脱贫之后越要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最有效的手段无疑是衔接推进乡村振兴。习近平曾多次说,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在外界看来,习近平此次考察正是在新阶段开局的节点,为如何接续做好乡村振兴这篇大文章划出重点。

  在化屋村,习近平听取该村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接续推进乡村振兴等情况介绍。在村民家中,他强调,就业是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的基本措施。要积极发展乡村产业,方便群众在家门口就业。在扶贫车间,习近平点赞当地特色苗绣产业,鼓励发扬光大苗绣,“为扶贫产业、乡村振兴作出贡献”。

  有观察家指出,在化屋村这个曾经的深度贫困村,习近平特别强调“就业”和“产业”,指明未来乡村振兴的重点,特别是立足地方特色发展乡村产业更具可持续性,这或将成为中国接续乡村振兴的优先发力方向。

  就地过年的别样春节 进“小超市”问“大民生”

  春节在中国人心中具有特别意涵。从兰州市城关区五泉菜市场,到锡林浩特市楚古兰街道爱民社区超市,再到昆明新春购物博览会年货街,在习近平的新春足迹中,年前市场供应、年货供销、物价运行等这些事关民众幸福感的事情,是他格外关注的内容。

  在疫情防控常态化、各地倡导就地过年的背景下,如何保障春节期间的市场供应、让民众过上安心年成为当前的一项重要任务。前不久,中国官方下发通知,明确要求加强就地过年群众生活保障,确保生活必需品不断档、不脱销。

  “各地区各部门要做好就地过年的服务保障工作,让群众过一个特别而又温馨的春节。”在这次贵州考察中,习近平走进超市,仔细察看商品价格,了解当地“菜篮子”“米袋子”“果盘子”等供应保障情况。他还特别强调“舌尖上的安全”,要求落实防疫措施,加强食品安全监管,确保百姓过年安心、放心、舒心。

  有评论认为,从往年的返乡大军到今年的就地过年,尤其是如何让留下来的民众在异地过好别样春节成为今年春节的一大民生关切。“货架子”价稳、“菜篮子”量足,这些事关“年味儿”和民众幸福感,习近平春节前夕走进超市,进“小超市”问“大民生”关切“让群众过一个特别而又温馨的春节”,彰显他对别样春节中民生的特别关切。

  开局起步 聚焦政策落实“最后一公里”

  在此次贵州考察中,“小小社区”再次牵动习近平的心。他专门来到社区,了解开展便民服务、加强基层党建等情况。基层社区承担着落实政策部署“最后一公里”的关键角色,在“十四五”的开局之年,此时习近平对于社区的考察更显意义特殊。

  在观山湖区金阳街道金元社区,习近平将社区比作居民的“港湾”,指出要强化社区为民、便民、安民功能,做到居民有需求、社区有服务,让社区成为居民最放心、最安心的港湾。

  社区作为社会治理的基本单元,人们常用“神经末梢”来描绘社区的地位,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尤其是在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基层社区作为联防联控第一线更是发挥出关键作用。据统计,疫情期间中国400多万名城乡社区工作者织密65万个城乡社区防控网,筑牢民众“最贴身”的防线。

  随着“加强城乡社区治理和服务体系建设”被明确写入“十四五”规划建议之中,习近平此次贵州考察再次强调基层社区作用,指出“基层强则国家强,基层安则天下安”。分析指出,社区考察的背后正是聚焦基层治理现代化,在开局起步之年,再次明确推动社会治理重心向基层下移,向基层放权赋能。

  当社区从社情民意的“晴雨表”,到检验政策成效的“试金石”,再到居民的“安心港湾”,中国基层治理现代化的方向在其间愈发清晰。

微信扫一扫|长按识别,进入读者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