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的艺术展现 —— 评电影《风云1927》

作者: 尹 鸿 来源:《求是》2014/15 2014-08-04 977

 由八一电影制片厂与湖北省委宣传部、武汉市委宣传部等联合摄制的《风云1927》,聚焦1927年中共中央在湖北汉口召开的八七会议,全景呈现了这一严峻历史关头中国共产党作出的战略选择,表现了中国共产党选择中国革命正确道路的艰难转折过程。

    1927年8月7日,中共中央在汉口召开了八七会议。这个由于环境极端险恶、仅仅开了一天的会议是中共党史的重要转折点。它在中国革命遭受严重挫折后,总结失败的经验教训,纠正了陈独秀的右倾错误,确定了党开展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统治的斗争方针。

    这是目前最为完整地表现这一关系我们党生死存亡命运转折点的影片。它呈现了1927年那个风云年代的大形势、大格局、大人物,国共两党和共产国际的重要人物前后有数十人出现在影片中。面对蒋介石、汪精卫对共产党人的大屠杀,面对大革命的失败,中国共产党人选择武装斗争的战略决断,成为影片始终紧扣的核心命题。共产国际的指示,陈独秀的态度,瞿秋白的主张,张国焘的变化,毛泽东的坚持,周恩来的劝说,秋收起义、南昌起义等重大历史事件的发生,都在电影中得到了扣人心弦的呈现。随着各个历史事件的逐步推进,影片将八七会议的主题推向高潮,这就是毛泽东著名的发言:“蒋介石、唐生智都是拿枪杆子起来的,我们却不管。现在,虽已经重视,但还是没有坚决的概念。”“往后,我们需要非常注意军事,须知,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八七会议的召开,使中国革命从此开始了由大革命失败到土地革命战争兴起的历史性转变。

    《风云1927》将宏大叙事与微观故事相结合,将历史文献与惊险情节相结合,将情节剧叙事与蒙太奇修辞相结合,将重大事件与人物刻画相结合,将大场面与小细节相结合,体现了用电影手段去重现、重构、重读党史的电影化创新。历史的腥风血雨里中国共产党人的伟岸形象和光辉岁月得到艺术重现。其中既有大形势、大格局、大人物,又有小故事、小视角、小人物,让几位带有明显虚构性的地下党人串联起整个故事的人物和情节,为整个影片提供了情节主线和叙事悬念,将一个一个历史场景流畅地串联起来,不仅为影片提供了惊险类型元素,更彰显了历史唯物主义观念,宏大历史通过几个微观个体的命运得到了生动描绘。同时,它也是一个政治象征: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不仅由那些鼎鼎大名的伟人书写,更是被这些默默牺牲的普通中共党员所书写,正是他们艰苦卓绝的奋斗和牺牲,支撑起了中国共产党的这艘伟大航船不断化险为夷、转危为安。

    影片真实表现了国民党反动派对中共党员和工人农民的血腥屠杀,白色恐怖的惨烈对引导今天的观众认识大革命时代中国政治的风云变幻,引导观众知道中国共产党为什么在八七会议之后坚定走上中国革命正确道路,都有着明显的教育意义。影片结尾处的一个小细节意味深长,邓小平对一位因穿越层层封锁而迟到的会议代表说,你错过了一个伟大的时刻。是啊,中国共产党屡屡从失败中再起,创造出惊天动地的伟业。今天中华民族再创辉煌的历史,正是从这里走来!

    (作者:清华大学教授)

微信扫一扫|长按识别,进入读者交流群

5
0
0
0
0
0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