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松民:谈谈“十大军事原则”——毛主席才是现代中国军事创新的真正领航者

作者:郭松民 来源:独立评论员郭松民 2017-08-13 2569

谈谈“十大军事原则”

——毛主席才是现代中国军事创新的真正领航者

郭松民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0周年大会讲话中谈到创新时举例说:

  从红军时期的“十六字诀”,到抗日战争时期的“持久战”,从解放战争时期的“十大军事原则”,到抗美援朝战争时期的“零敲牛皮糖”,再到新中国成立后军事战略方针的不断调整,人民军队从战争中学习战争,从实践中探索规律,在世界军事史上书写了战争指导艺术不断创新的生动篇章。

郭松民:谈谈“十大军事原则”——毛主席才是现代中国军事创新的真正领航者

  这里我们可以看出,我军历史上能够被明确确认的、并且被战争实践中被证明是完全正确的创新,都是由毛泽东主席首先提出,或者最早做出最深刻阐释并大规模运用于实践的,毛主席才是近代中国军事变革真正领航者,没有毛泽东,就没有真正意义上的现代中国军队(北洋军、国民党军都具有很强的封建性,不是真正意义上现代军队。)

郭松民:谈谈“十大军事原则”——毛主席才是现代中国军事创新的真正领航者

  在毛泽东军事思想中,十大军事原则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这是毛主席于1947年12月25日在中共中央召开的会议上所做《目前形势和我们的任务》的报告中正式提出的。

  毛泽东主席的十大军事原则是:

  一、先打分散和孤立之敌,后打集中和强大之敌。

  二、先取小城市、中等城市和广大乡村,后取大城市。

  三、以歼灭敌人有生力量为主要目标,不以保守或夺取城市和地方为主要目标。保守或夺取城市和地方,是歼灭敌人有生力量的结果,往往需要反复多次才能最后地保守或夺取之。

  四、每战集中绝对优势兵力(两倍、三倍、四倍、有时甚至是五倍或六倍于敌之兵力),四面包围敌人,力求全歼,不使漏网。在特殊情况下,则采用给敌以歼灭性打击的方法,即集中全力打敌正面及其一翼或两翼,求达歼灭其一部,击溃其另一部的目的,以便我军能够迅速转移兵力歼击他部敌军。力求避免打那种得不偿失的、或得失相当的消耗战。这样,在全体上,我们是劣势(就数量来说),但在每一个局部上,在每一个具体战役上,我们是绝对的优势,这就保证了战役的胜利。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就将在全体上转变为优势,直到歼灭一切敌人。

  五、不打无准备之仗,不打无把握之仗,每战都应力求有准备,力求在敌我条件对比下有胜利的把握。

郭松民:谈谈“十大军事原则”——毛主席才是现代中国军事创新的真正领航者

  六、发扬勇敢战斗、不怕牺牲、不怕疲劳和连续作战((即在短期内不休息地接连打几仗)的作风。

  七、力求在运动中歼灭敌人。同时,注重阵地攻击战术,夺取敌人的据点和城市。

  八、在攻城问题上,一切敌人守备薄弱的据点和城市,坚决夺取之。一切敌人有中等程度的守备、而环境又许可加以夺取的据点和城市,相机夺取之。一切敌人守备强固的据点和城市,则等候条件成熟时然后夺取之。

  九、以俘获敌人的全部武器和大部人员,补充自己。我军人力物力的来源,主要在前线。

  十、善于利用两个战役之间的间隙,休息和整训部队。休整的时间,一般地不要过长,尽可能不使敌人获得喘息的时间。

郭松民:谈谈“十大军事原则”——毛主席才是现代中国军事创新的真正领航者

  毛泽东主席的十大军事原则,汇聚了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初期的经验,集中体现了建立在人民战争和人民军队基础上的中国人民解放军的战略战术,是人民解放军彻底打败国民党军队的主要方法。

  十大军事原则为什么能够经得起实战的检验,成为熠熠生辉的科学真理?这主要是因为毛主席从哲学的高度,科学地解决了战争中几个最重要因素的相互关系问题——包括打弱敌与打强敌的关系;歼敌有生力量与保守和夺取地方的关系;集中兵力与分散兵力的关系;运动战与阵地战的关系;周密的计划和准备与不打无把握之仗的关系;补充休整与连续作战的关系等。

  十大军事原则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其核心是强调集中优势兵力打歼灭战。围绕这个核心,毛主席就作战方针、歼击目标、作战形式、作战方法、作战准备、战斗作风及补充休整等方面的问题,规定了明确的指导原则。

  早在红军时期,毛主席就意识到集中兵力的重要性,从井冈山到中央苏区,毛主席指挥红军屡战屡胜,连续粉碎国民党军的多次围剿。他由此得出结论:

  “我们的经验,分兵几乎没有一次不失败,集中兵力以击小于我或等于我或稍大于我之敌,则往往胜利。”

  语言质朴无华,内涵却非常深刻。

郭松民:谈谈“十大军事原则”——毛主席才是现代中国军事创新的真正领航者

  蒋介石也重视集中兵力,进攻解放区时在每个战区均投入绝对优势的进攻兵力,但一到具体战役战斗,他则常常是兵力捉襟见肘,结果被解放军各个击破。

  比如在闻名遐迩的孟良崮战役中,虽然在整个山东战场,国民党军以45万人对我军27万人,拥有兵力上的绝对优势,但在孟良崮战场上,面对被包围的74师,我军却以12-15万人对3.2万人,形成了4-5倍兵力的绝对优势。

  陈毅元帅在他咏孟良崮战役的诗中说“孟良崮上鬼神号,七十四师无地逃”,绝对是对战场情况的真实写照。

  孟良崮战役的胜利,是对十大军事原则中第四条“每战集中绝对优势兵力(两倍、三倍、四倍、有时甚至是五倍或六倍于敌之兵力),四面包围敌人,力求全歼,不使漏网”的最好诠释。

  十大军事原则是解放战争的经验总结,在新中国成立后还管不管用呢?实践证明仍然具有极强的指导意义。1962年的对印自卫反击战就是证明,其中西山口之战表现的特别明显。

郭松民:谈谈“十大军事原则”——毛主席才是现代中国军事创新的真正领航者

  西山口靠近不丹,印军沿公路摆成南北一条“长蛇”阵,布势特点正如刘伯承元帅所概括的,是“钢头、锡尾、背紧、腹松”。

  按照集中优势兵力打歼灭战的原则,中国边防军以2个多团从正面攻击西山口,打敌之“头”;以3个多团从敌两翼夹击申隔宗、略马东、击敌之“背”,剖敌之“腹”;以2个团实施迂回,直插德让宗、邦迪拉之间,切敌之“尾”,形成对西山口、德让宗地区之敌多路向正合击,将其分割包围,各个歼灭。

  参战各部于1962年11月10日至15日分别向指定位置开进,至17日,先后与印军警戒,侦察分队接触,但麻木不仁的印军未发觉我军意图。17日晚,我迂回部队在登班击溃印军1个营,切断了德让宗——邦迪拉公路。此时印军才发觉我军已多路逼近,态势上处于绝对不利地位,遂于18日晨全线撤逃,但已陷于我军合围之中。

  整个战役于20结束,中国边防军全歼印军3个旅,共毙俘印军准将旅长豪尔·辛格以下官兵5200余人。

  著名的战斗英雄庞国兴就涌现在这次战役中。当天我军占领查库,查库为中国边防部队反击作战前进最远之点,在这里可以清楚地看到印度平原,如果中国边防军继续向前推进,印军已无险可守。

郭松民:谈谈“十大军事原则”——毛主席才是现代中国军事创新的真正领航者

  十大军事原则不仅成功指导了战争实践,也指导了我军军事学术的发展。林彪元帅在东北战场提出的“六项战术原则”,就是十大军事原则在战术层面的具体化。

  例如"一点两面"战术,就是具体贯彻集中优势兵力打歼灭战的思想。“一点”就是集中兵力于主要突击方向上,象一把尖刀直戳敌人之弱点,打垮敌人,并消灭其一部。“两面”就是进攻时,要有两面以上的攻击部署,但这两面以上的攻击部署都必须指向一点,同时并进,保证把打垮的敌人都消灭掉。“两面”不仅是两面,在兵力多时可以是三面、四面,但起码要有两面,以突击敌人的翼侧和后方,并力求以主力一部楔入敌人纵深,割裂敌人,截断敌人退路,打乱敌人部署,使其互不联系,配合正面部队歼灭敌人。

  再比如“四快一慢”(四快是:向敌前进要快;攻击准备要快;突破扩张战果要快;追击要快。一慢是:一定要准备好了的情况下才发起攻击,如尚未准备就绪,则宁可慢一些。)的原则,其中慢的意思就是准备好再打,不打莽撞仗。这体现了第五条“不打无准备之仗,不打无把握之仗”的原则。

郭松民:谈谈“十大军事原则”——毛主席才是现代中国军事创新的真正领航者

  十大军事原则是毛泽东主席创造性地运用唯物辩证法的观点,分析中国革命战争的特点而得出来的指导作战的原则;是由中国革命战争实践中来,而又经过战争实践考验过的制胜法宝,是毛主席战略战术思想的集中表现,是我军作战方法最完备最科学的概括,是毛泽东军事思想的精华。

  虽然其中个别的内容,如“我军人力物力的来源,主要在前线”可能不见得适应今天的情况(但在实际战争中,我军仍应尽可能的用缴获来补充自己),但其最根本的精神实质,即牢牢掌握战争主动权,集中优势、各个歼敌的歼灭战思想,将永远不会过时。

  毛泽东军事思想是解放军战无不胜的决定性因素,只要牢记这一点,中国人民解放军在强军之路上就将无往而不胜。

微信扫一扫|长按识别,进入读者交流群

郭松民
郭松民
《国企》杂志社研究部主任
15
0
0
0
0
0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