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不去美元化,一天就得接受它的剥削!

作者:邢文增 来源:世界社会主义研究 2024-03-03 660

列宁帝国主义论视野下的金融霸权及其影响

邢文增

摘要:2022年年初以来美联储持续加息以及美西方的对俄制裁,让人们进一步认识到金融霸权肆虐的深刻影响。如今,金融霸权已日益成为美西方攫取全球财富以及实现经济与政治企图的重要武器,这与列宁帝国主义论中所论述的金融资本的形成有重要关联,金融资本的统治加强了拥有金融“实力”的国家的霸权地位。金融霸权在为国际垄断资本带来巨大利益的同时,也会影响发达国家间及其与发展中国家的关系,使资本主义的深层次矛盾加剧。在金融霸权的冲击下,多国开始探索“去美元化”。只有构建合理的多边国际金融体系以及国际经济秩序,践行真正的多边主义,才是对抗金融霸权的正确路径。

一天不去美元化,一天就得接受它的剥削!

2022年年初以来,美联储持续加息以及美西方对俄制裁引发国际金融市场剧烈动荡,给全球经济稳定和国际秩序带来新的挑战。许多国家货币急剧贬值,一些发展中国家出现资本外流、偿债成本上升、输入性通胀加剧等问题,部分国家甚至陷入货币或债务危机。这也让人们进一步认识到金融霸权肆虐的深刻影响。金融霸权何以能成为掠夺全球财富的利器?它将产生哪些深层次影响?这些问题不仅需要我们了解金融霸权本身,更要从列宁的帝国主义论中探寻其背后的根源。

一、当代金融霸权的制度、军事和技术基础

金融霸权是霸权国凭借其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的主导和优势地位,将自己的原则或规则在整个体系内推行,并由此获得霸权利润。从历史上看,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前,英国等国家也曾使用过金融霸权,但其影响力与掠夺财富的能力完全不能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金融霸权相提并论。究其原因,除了强大的军事和技术实力外,与列宁帝国主义论中所提出的金融资本和金融寡头的形成具有重要关联。

(一)金融资本的统治使拥有金融“实力”的国家获得霸权地位

随着资本主义由自由竞争向垄断阶段的发展,银行资本和工业资本的联系日益紧密,在追逐利润的过程中日益融合成为金融资本。相对于其他形式的资本,金融资本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在国内,金融资本通过参与制等方式支配着全国大部分资金,使垄断资本的触角伸向各个角落。在国际上,通过资本输出,帝国主义国家的金融集团利用其垄断优势攫取全球财富,极少数帝国主义国家依靠“剪息票”等方式实现对世界财富的榨取。对于金融资本在掠夺财富方面的作用,列宁曾在《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中描述道,“集中在少数人手里并且享有实际垄断权的金融资本,由于创办企业、发行有价证券、办理公债等等而获得大量的、愈来愈多的利润,巩固了金融寡头的统治,替垄断者向整个社会征收贡赋。”

金融资本的发展迎合了垄断资本的需要。对于产业资本来说,其增殖必须通过生产过程以及价值和使用价值的转换来实现。而对于金融资本来说,不仅通过银行资本和工业资本的融合控制着更多的产业资本,还通过投机性交易资产即金融证券等来创造收入,从而将资本主义的一般特性发挥到了极致。这种特性就是“资本的占有同资本在生产中的运用相分离,货币资本同工业资本或者说生产资本相分离,全靠货币资本的收入为生的食利者同企业家及一切直接参与运用资本的人相分离”。金融资本的这一特点也使得其突破了产业资本增殖的限制,使金融寡头能够在更大程度上实现对利润的榨取。而金融资本相对于其他形式的资本所具有的这种无可比拟的优势,也就意味着在帝国主义阶段,金融资本开始占据统治地位。从国际范围内来看,通过资本输出,金融资本成为“一种存在于一切经济关系和一切国际关系中的巨大力量,可以说是起决定作用的力量,它甚至能够支配而且实际上已经支配着一些政治上完全独立的国家”。因而,金融资本的统治也就意味着少数拥有金融“实力”的国家处于和其余一切国家不同的特殊地位,正是这种特殊地位和力量使得这些国家拥有了金融霸权。

(二)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金融霸权的发展与强化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垄断尤其是金融垄断的发展构成了美金融霸权的制度基础。同时,美国军事与科技力量的发展,使金融霸权得以巩固。

首先,金融垄断的发展使金融霸权得以强化。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尤其是20世纪70年代后,金融资本的规模日益扩大,成为垄断资本的主要形态。规模巨大的金融财团不仅进一步加深了对产业资本的控制,也为其对外扩张和掠夺积聚了更为雄厚的基础。如美国的洛克菲勒财团,通过其控制的大通曼哈顿银行、纽约化学银行、都会人寿保险公司、公平人寿保险公司等百余家金融机构,直接或间接控制了许多工矿企业,包括埃克森美孚、雪佛龙德士古、英国石油公司、波音公司、西屋电气等,实现了金融资本对工业资本的控制。金融企业的利润也迅速提升,美国金融企业的利润总额占国内利润总额的比例从1967年的13.76%上升至2017年的28.81%,同期制造业利润占比则从52.15%下降至22.5%。在强大的资本支持下,金融霸权的触角从国内向国际范围的不同领域辐射。

其次,美国强大的军事力量为金融霸权提供了支撑。金融霸权国要将自己的规则在整个体系内强制推行,离不开强大的军事实力的支撑。二战结束后,美国开始加强在全球的军事部署,军事触角遍布全球,目前在世界上至少80个国家拥有约750个军事基地,在联合国193个会员国中,约175个国家有美军人员驻扎。强大的军事力量既巩固了美国的霸权地位,也维护了金融霸权。如美国向沙特等阿拉伯产油国承诺安全保障,条件是必须把美元作为石油交易的计价货币。此外,在强大军事力量的支撑下,美国频频以执行联合国决议、维持和平、实施人道主义援助、反对侵略以及保护美国公民的生命财产安全等各种借口,对他国进行军事干预,发动局部战争。这不仅意味着军事工业的巨大利润和战后重建过程中的巨额订单,还意味着巨大的资本流入美国,实现刺激国内经济、维护金融霸权的目的。如对伊拉克的入侵使美国金融资本的净流入由2002年第四季度的542亿美元猛增为2003年第一季度的866亿美元,战争结束后伊拉克石油的出口也从欧元恢复为美元结算。而在阿富汗战争打响后,美国道琼斯股票指数迅速回升,一天之内回升600多点,大量美元回流到美国。

第三,技术垄断与金融霸权相结合,二者互为依托。早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就不断加大军事研发支出,在战争结束之时,美国已取得科技领域的全球领先地位,其后凭借在高科技领域实现革命性变革而保持技术垄断的优势。长期以来,美国一直通过掌控关键技术、实施出口管制、设置技术交易限制等方式实现对竞争对手从供给端到需求端的全面打击,以此维持其科技霸主地位,获取巨额财富,使金融霸权拥有更为雄厚的经济基础。近年来,美国更是采取“小院高墙”战略,构建所谓基于共同价值观的“技术联盟”,以此来攫取全球技术竞争的主导权。在技术垄断的基础上,更是通过资本输出,使美金融资本渗透进全球主要科技公司中。如中国台湾台积电、韩国三星集团、荷兰阿斯麦尔等半导体龙头企业均有相当程度美国股权参与,其中台积电及阿斯麦尔近50%股权归属美国资本。借助金融资本控制相关企业的命脉,使其服从美国的战略安排,已成为其维护霸权的重要手段,如台积电赴美建厂的重要因素就是其高度依赖美国金融市场来支撑其资本与研发费用。

二、金融霸权成为美西方实施全球控制与掠夺的重要武器

植根于垄断资本尤其是金融资本的全球统治,金融霸权日益成为美西方实现经济与政治企图的重要武器。他们不仅借此攫取全球财富,将更多的发展中国家纳入其掠夺领地,使金融资本的统治范围进一步扩张,而且利用金融霸权实现对他国的干涉和控制。

(一)金融霸权与地缘政治目标相结合

在传统的殖民帝国主义时代,“典型的国家形式不仅有两大类国家,即殖民地占有国和殖民地,而且有各种形式的附属国,它们在政治上、形式上是独立的,实际上却被金融和外交方面的依附关系的罗网缠绕着”。而现如今,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更多的是通过经济手段来实现这种控制与遏制,金融霸权则是其重要的手段之一。

在当前的国际货币体系下,金融规则、金融秩序、金融手段等的制定和执行由美西方等金融霸权国来决定,从而使这些国家不仅拥有了利用金融规则占有和剥夺其他国家财富的利器,同时也能将金融霸权与地缘政治目标相结合,以经济方式实现政治企图。在此次俄乌冲突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美西方对俄罗斯的金融制裁就是这种金融霸权的体现。

实际上,通过金融制裁来实现地缘政治目标一直是美西方的重要手段。在这一过程中,银行体系与支付清算体系是其执行金融制裁的重要渠道。如从1950年以来,美西方为遏制朝鲜的发展,对朝鲜实施了多次金融制裁。早在1950年,美国总统杜鲁门(Harry S. Truman)就宣布对朝鲜实施全面制裁,其中包括冻结朝鲜在美国资产等。其后,美国对朝鲜又发动了多轮制裁,如2009年8月,美国根据第13382号总统令(制裁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扩散方及其支持者)对朝鲜光山银行实施金融制裁,冻结该银行在美国的账户和金融资产。除此之外,美西方对苏联、中国、伊朗等多个国家都实施过多次金融制裁。

2022年俄乌冲突爆发以来,美西方为遏制俄罗斯,运用金融霸权对俄罗斯实施了多项制裁措施。具体包括:(1)通过将俄罗斯主要金融机构列入SDN名单等方式冻结其资产。2022年2月,美国财政部海外资产控制办公室将俄罗斯国家开发银行、俄罗斯外贸银行等多家金融机构列入SDN清单,冻结其在美资产并禁止交易。欧盟等西方国家也采取了类似的方式对俄罗斯主要金融机构进行制裁。(2)将俄部分银行如俄罗斯外贸银行、俄罗斯国家开发银行、俄罗斯工业通讯银行等从SWIFT系统中移除。这一举措也被称为扔向俄罗斯的“金融核弹”。(3)冻结俄罗斯央行近3000亿美元的外汇储备。受金融制裁影响,俄罗斯的金融秩序受到巨大冲击,金融市场在2022年3月上旬出现严重混乱。俄罗斯的金融资产也遭到恶意评级、降级及抛售,其国债被信用评级机构降为垃圾级,俄罗斯企业在美欧资本市场的股价也出现暴跌。

(二)依托美元霸权,掠夺全球财富

金融霸权在当代的一个最重要体现就是美元霸权。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使得美元确立了全球硬通货地位。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之后,美国又建立起“石油美元”体系,美元的霸权地位依然持续。在美元霸权的支撑下,美元在国际货币体系中拥有了无可比拟的地位,使美国不仅可以获取铸币税,还通过货币升值或贬值引发其他国家的经济波动和动荡,实现对全球财富的掠夺,保障美国经济的优势地位。

从历史上来看,美联储根据美国利益需要,在“开闸放水”和“落闸限流”之间反复横跳,利用货币流动从他国攫取经济利益。美国货币政策处于扩张周期时,大量资本流向全球,助推资产价格泡沫,赚取高额增值收益;美国货币政策进入收缩周期时,资本回流美国,把本币大幅贬值、资产价格崩盘的恶果留给他国。如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发生后,美国连续实施量化宽松政策来刺激经济。在这一举措下,不仅通过美元的贬值降低进口商品价格,同时使大量热钱涌入新兴国家。根据国际金融协会在2013年1月22日发布的新兴市场资本流动报告,自2010年以来,新兴市场私人资本净流入规模连续3年保持在万亿美元以上。国际资本的大量涌入使这些国家的投资额明显上升。但随着美联储停止量化宽松政策,这些资本也在获取巨大利益的基础上开始回流,导致新兴经济体出现本币贬值、投资缩减等后果。

2022年,美国遭遇了40年来最严重的通货膨胀,消费者价格指数(CPI)同比涨幅在6月曾达到9.1%。为抑制通货膨胀,美联储自2022年3月开始了疯狂加息。在加息政策下,美元走势强劲,其他国家货币则大幅贬值。欧元对美元汇率自2002年12月以来首次跌破平价,日元对美元汇率创24年来新低,广大发展中国家货币更是大幅贬值。汇率的短期剧烈波动为国际金融资本找到了投机的空间,多国货币遭到国际资本的做空,金融秩序出现混乱。对广大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而言,更为严重的是,美元升值导致其外部融资环境进一步恶化,债务利息负担加剧,偿债成本不断上升,许多国家无法偿还债务,陷入债务危机。如斯里兰卡在2022年7月宣告政府破产,不仅无法偿还高达510亿美元的外债,而且国内也出现了物资匮乏、物价飞涨等多重危机。面对这一状况,世界银行发出警告,指出随着金融环境收紧和美元升值,25%的新兴市场正处于或接近债务困境,60%以上的低收入国家面临债务困境。美国密苏里大学堪萨斯城分校经济学教授迈克尔·赫德森(Michael Hudson)也指出,第三世界国家正面临着国内债务紧缩,无法在不贬值的情况下偿还美债。国际原材料都是以美元计价的,所以这意味着当美元升值时,这些使用本国货币的国家,不得不支付更多的本国货币来购买铜、石油、食品或者其他的原材料。

(三)利用金融霸权为资本扩张与经济控制铺路

在自由竞争资本主义时期,产业资本主要通过扩大销售市场、获取原材料等方式获取高额利润。而在帝国主义阶段,在金融霸权的推动下,通过金融资本的作用使其他国家陷入混乱亦能使霸权国实现资本的扩张与对他国经济的控制,并由此获取巨额利润。因此,有学者就指出,美国对外政策日趋将制造“可控混乱”作为战略目标。

由金融霸权导致的国际金融动荡对许多国家的金融秩序造成冲击,使其经济陷入困境,从而为霸权国控制这些国家的产业等铺路。如在亚洲金融危机爆发后,韩国为避免国内经济崩溃,不得不接受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提出的一揽子救济协议。按照这一协议,韩国必须进行结构性改革,开放金融市场,放宽对外资的限制,外资在韩国境内的持股比例上限由26%提高到50%,个人持股上限从7%提高到50%。这些条件都为外国资本进入韩国市场打开了方便之门,韩国的现代汽车、大宇集团等当时陷入困境的企业都成为西方金融资本的目标。在金融危机的冲击下,三星集团外国投资者在普通股的占比达到55%,其中主要是美国的金融财团。在拉美,国际资本也借助债务危机的机会,通过援助的方式成为拉美国家经济发展的实际控制者。

三、金融霸权加剧了资本主义的深层次矛盾

金融霸权的肆虐在为国际垄断资本带来巨大利益的同时,也影响着发达国家间及其与发展中国家的关系,使资本主义的深层次矛盾加剧。

(一)发达资本主义国家间的矛盾冲突加深

经济和政治发展的不平衡是资本主义的绝对规律。在《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一文中,列宁通过对英国、日本、俄国等国家的实证分析验证了“在资本主义制度下,各个企业、各个托拉斯、各个工业部门、各个国家的发展不可能是平衡的”,而“金融资本和托拉斯不是削弱而是加强了世界经济各个部分在发展速度上的差异”。随着时代的发展,这种不平衡不仅没有消失,反而随着新技术的日新月异和经济全球化的推进而加速发展。如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欧的发展就对美国的地位构成了挑战。在这种情况下,金融霸权就被作为一种重要的经济手段来维护美国的优势,成为消解经济发展不平衡的重要工具。

在当前的货币体系下,美元汇率的变化会对各国经济产生重要影响,而这也是美联储调整政策的目的之一。在历史上,我们可以看到,美联储多次通过货币政策的调整来实现遏制他国的快速发展势头、维护美国的霸权地位等目的。譬如,20世纪80年代,为改善美国国际收支的不平衡,通过“广场协议”使日元对美元大幅升值,导致日本出口受到巨大挫折,这成为日本经济陷入长期衰退的一个重要诱因。在欧元诞生后,统一的欧洲货币对美元霸权形成了挑战,美国通过挑起科索沃战争使大量国际资本逃离欧洲,致使欧元对美元汇率一路下跌。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美联储亦是通过量化宽松政策超发美元,实现转嫁危机的目的。

而2022年以来美联储持续加息,从表面上看是为了遏制国内的通货膨胀,但从其结果来看,欧元、日元等发达国家货币都大幅贬值,不仅经济受到严重影响,同时欧元等的国际地位被削弱,美元的霸权地位得以巩固。随着美联储的多轮加息,欧元等货币表现出了其在当前的货币体系中的脆弱性,对美元霸权的挑战被大幅削弱。而日本则因货币大幅贬值导致能源等原材料进口成本大幅增加,经济增长放缓,甚至出现负增长。

嚣张的美元霸权及其引发的严重后果必然会激发日欧等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不满,致使发达资本主义国家间的矛盾暗流涌动,冲突加深。实际上,近年来,随着欧盟力量的日益强大,欧元已经对美元形成了巨大的挑战,欧盟也在努力推动欧元的国际化。2021年1月,欧盟委员会公布了一份旨在强化欧元国际地位与欧洲金融体系建设的战略性文件,希望以此来抗衡美元霸权以及美国在域外的单边制裁行为。2021年10月欧盟领导人峰会期间,法国总统马克龙(Emmanuel Macron)也公开表示,欧元作为一个重要的政策工具,欧盟应当进一步推动欧元的国际化,以便保护欧盟企业免受美国通过美元以及美式标准施加的“长臂管辖”。可以预见,随着日欧经济的恢复与发展,美、欧、日之间的矛盾将会进一步深化。

(二)霸权国与发展中国家间的矛盾进一步加剧

列宁通过实证研究分析了金融资本统治下帝国主义的寄生性和腐朽性,指出全世界“分为极少数高利贷国和大多数债务国”。现如今,在金融霸权对国际金融秩序的冲击下,广大发展中国家仍然是受损最严重的,其经济极易陷入动荡与危机。如20世纪80年代,美联储的不断加息和美元上涨,使拉美国家还贷成本急剧增加,深陷债务危机。1997年爆发的亚洲金融危机,也与华尔街金融机构恶意做空亚洲新兴国家的货币有重要关联。2022年以来美联储加息所引发的国际金融动荡更使发展中国家不仅要面对国内的通货膨胀、资本外流、外债成本的提高,还要面对出口的持续下滑等。

根据世界贸易组织的统计,2022年全球86%的贸易以美元进行。因此,对于拥有金融霸权的美国来说,强势美元能使美国以更少的代价获取其他国家的商品和服务,也有助于降低美国的通货膨胀率。然而对于广大发展中国家来说,则导致其商品进口价格上涨,同时外债激增。譬如,在强势美元的作用下,埃及磅在2022年贬值超过50%,偿债成本大幅上涨,埃及政府预测其外债在2023年6月财政年度结束时将占GDP的93%,债务利息支出将吞噬该国收入的45%以上。

此外,美联储加息也导致美元回流,对发展中国家经济造成巨大冲击。在埃及,自2022年3月以来,强势美元导致超过230亿美元的热钱流出。在越南,部分外资从2022年下半年已开始从越南股市撤离,据统计,撤出越南的外资总额已达到859万亿越南盾。同时,由于欧洲通胀高企,消费购买力快速下滑,越南2022年接到的出口订单量急剧下降。根据越南劳动总联团的调查,共441家企业、62万多名员工受到冲击。

埃及和越南的状况也是许多发展中国家的缩影。美国主流媒体《华尔街日报》在2022年9月18日刊发了标题为《美元走强给全球经济带来麻烦》的报道。英国《金融时报》网站2022年10月3日刊登了洛克菲勒国际主席鲁奇尔·夏尔马(Ruchir Sharma)的文章《拜登应该对美元采取措施》。文章指出,美元在全球范围内持续走强加剧了全球金融市场的压力。许多发展中国家的学者更是直接对美元霸权引发的后果进行了谴责。肯尼亚智库学者指出,美联储激进加息将加剧发展中国家面临的挑战,进一步削弱非洲大陆经济复苏前景。墨西哥学者也表示,美国在国际金融体系中的影响力和美元霸权只为其本国利益服务。美国制定货币政策罔顾他国利益,是典型的单边主义表现。美联储持续加息将给拉美地区乃至世界经济发展带来不利影响。

四、构建更加公正合理的国际秩序势在必行

基于金融霸权带来的冲击,美元主导的国际金融体系日益丧失国际社会的信任,欧洲、亚洲、中东地区等纷纷探索“去美元化”的路径,力图改变不合理的国际金融体系与国际秩序。为降低西方制裁对本国经济的伤害,俄罗斯已经率先宣布推动“去美元化”,俄罗斯央行不断减持美元在国际储备中的份额,并自2022年4月起向“不友好”国家和地区供应天然气时改用卢布结算。

俄乌冲突以来西方对俄罗斯的金融制裁也为其他国家敲响了警钟。“货币武器化”不仅侵蚀了美元的主导地位,引发全球金融信用危机,同时也让更多国家认识到美欧单方面冻结他国资产的行为对国际规则的破坏,从而动摇了现有的国际货币体系和世界金融体系。在这种状况下,许多国家都加快了“去美元化”进程。如印度央行建立了用于国际贸易的印度卢比结算机制,以色列央行在2022年开始将加元、澳元、日元和人民币纳入其外汇储备,并进一步降低美元在其外汇储备中的比例。包括中国在内的许多国家还进一步优化外汇储备结构,减少美元比重。据统计,全球持有美债规模排名前两位的日本与中国,分别在2022年减持2245亿美元及1732亿美元的美债,法国、沙特、以色列等多国2022年以来也抛售了大量美国国债。

将俄罗斯移出SWIFT系统也将推动其他地区性的货币结算系统的发展,美元的国际垄断地位将进一步削弱。俄罗斯为了预防西方切断其银行与SWIFT系统的联系,早在2018年就开始建立俄罗斯央行金融信息传输系统(SPFS),作为SWIFT系统在国内市场上的替代选择。2023年2月,俄罗斯央行宣布,SPFS拥有469个参与机构,包括14个国家的115个外国实体。我国也将进一步推动人民币国际化。这些都将引发全球金融支付系统的裂变。正如前印度中央银行行长拉詹(Raghuram Rajan)所指出的,“在冻结了俄罗斯中央银行外汇储备之后,中国、印度和许多其他国家会为他们的外汇储备感到担忧”。这将使得许多国家不得不建设自己的支付系统来替代SWIFT,从而导致全球支付体系呈现碎片化。

“去美元化”的探索不仅表明多国欲减轻对美元的依赖,同时也表明国际金融体系改革势在必行,构建一个合理的多边国际金融体系以及国际经济秩序,践行真正的多边主义是对抗金融霸权的正确路径。正如哥伦比亚大学教授杰弗里·萨克斯(Jeffrey D. Sachs)所指出的,“一定要更好地开展国际合作,建立可靠的多边体系,应对国际金融市场上的不稳定、不确定和脆弱性因素”。同时,“去美元化”以及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的发展等也体现出国际金融体系变迁背后国际格局的发展。不仅美元霸权日益受到削弱,在国际格局中美国的优势地位也受到越来越大的挑战。推进国际格局的多极化不仅是各国在金融方面的要求,更是对公正合理的国际经济秩序、国际政治秩序的呼唤。

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的一员,一直在为改变不合理的国际货币体系而努力。为对抗美元霸权,我国一直在呼吁国际结算货币多元化,致力于提高发展中国家在国际金融机构中的权重和代表性,推动构建公正合理的国际金融体系。与美国等推行金融霸权掠夺全球财富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中国一直致力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推进人类的合作共赢。“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世界各国人民前途所在。只有各国行天下之大道,和睦相处、合作共赢,繁荣才能持久,安全才有保障。”面对2022年国际金融市场的动荡,习近平在2022年11月15日的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第十七次峰会第一阶段会议上发表讲话强调,“要遏制全球通胀,化解系统性经济金融风险,特别是发达经济体要减少货币政策调整的负面外溢效应,将债务稳定在可持续水平。国际金融机构和商业债权人作为发展中国家的主要债权方,应该参与对发展中国减缓债行动”,而中国一直“全面落实二十国集团缓债倡议,缓债总额在二十国集团成员中最大,并同有关成员一道参与《二十国集团缓债倡议后续债务处理共同框架》债务处理,为有关发展中国家渡过难关提供了支持”。

在美元霸权不断冲击国际金融市场和国际经济秩序的背景下,“去美元化”的趋势“显然是不可逆转的”。而在金融霸权日益肆虐的背景下,饱受压榨的发展中国家的团结与合作的意愿也会更加强烈,并为最终实现一个更加公平和光明的未来而共同努力。

(作者系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副研究员,本文原载《世界社会主义研究》2023年第8期)

微信扫一扫|长按识别,进入读者交流群

4
0
0
5
2
0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