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时报:中国有可能遭遇新的“甲午战争”吗?

作者:佚名 来源:环球时报 2014-07-25 473

 环球时报:中国有可能遭遇新的“甲午战争”吗?

  今天是甲午战争爆发120周年。那场战争被普遍看成是中国近代历史的一个拐点,清朝海军强大的幻象、洋务运动带给国家的希望,或者说整个所谓的“自强”运动,到甲午战争这里画上了句号。中国不仅输给了西洋,连瞧不起的东洋小国日本也打不过,悠久历史所支持的中国人心理优势的惯性也戛然而止。

  甲午战争的完败和割地赔款强烈刺激了中国社会,人们开始领悟中国的落后是全面的,变法的呼声从此变得响亮起来。即使戊戌变法后来失败了,慈禧太后也开始奉行“新政”,但各种补救措施都已无法挽回清朝政权的崩溃。

  甲午战争还是东亚地缘政治格局彻底改写的分水岭,日本从此在东亚“一强”为大。甲午战争后的东亚力量对比形势持续了很久,直到最近一些年才再次变化。可以说,在有了一百多年的混乱之后,这一对比现在终于向它的传统格局逐渐回归。 

  客观而言,汲取甲午战争的教训和经验,不是件容易的事,中日做得都不太好。中国此后经历了半个多世纪的战争和社会动荡,国家发展才慢慢上路。日本因甲午战争的胜利极度膨胀,对外扩张一发而不可收,它终于在二次大战后期遭到世界大国的联合打击,回归了一个岛国的原形。

  中国这一百多年的风雨,应当说都与甲午战争有关,但我们的全部见识都用来消化那个历史拐点,仍谈不上宽裕。如何看中国今天的历史及现实地缘政治方位,什么是甲午战争对我们今天“最有意义的教训”,中国社会内部有诸多争论,共识基本谈不上。

  中国有可能遭遇新的“甲午战争”吗?这个问题被不少人提出。历史当然不可能有简单的复制,但中国社会仍然面对诸多不确定性。至于它们的性质都是什么,中国人的战略自信又基于什么,舆论同样莫衷一是。

  拿甲午战争或者一战(今年是100周年)前的历史环境套今天中国的境遇,总体来说是幼稚的。人类的政治和社会结构发生了如此深刻的变化,事物的运行逻辑亦有所不同。甲午战争告诉了我们突变的可能性,但我们无法破解、总结国家风险的真实密码。

  今天的特点是,中国在崛起,但扰乱中国崛起的内外因素很多。甲午一战的败绩就摧毁了清朝,但之后世界上有过很多国家走出局部战争受挫阴影的例子。如今中国的强劲发展增加了国家的力量,但也释放了大量问题。这些正负元素相互抵消后,国家究竟得到的是什么,是增加了全社会的承受力,还是变得更脆弱了,这样的思考很费神。

  日本列岛仍在中国大陆的东北方向,但日本已经不在决定中国前途和命运的战略位置上。美国在当年日本的位置上吗?这样问问题同样很有趣。

  120年前的中国显然缺少很多东西,但我们似乎最缺的是在遭遇重大挫折之后有条不紊推行改革的能力。国家在那之后以极端痛苦的方式摸索了几十年,每一次的选择都是通过流血对抗实现的,而且险些在日本的侵略之下亡国。消化这些沉痛教训,思考很重要,但光靠思考又是远远不够的。

  甲午战争为之后的中国展开了一张巨大的考卷,直到今天我们都在继续回答。中国必须推进、完成已持续三十多年的改革,大大提高克服我国社会各种痼疾的效率。我们需要战胜腐败,建立社会公平与效率的稳定关系,让历代革命者都倍加推崇的民主在这个国家真正落地生根,等等。而所有这一切都不能再以社会动荡的代价来换取。中国只有做到这些,我们才能说,甲午战争以及中国近代的历次教训得到了充分汲取。

    原题:社评:汲取甲午战争教训不是件容易的事

微信扫一扫|长按识别,进入读者交流群

1
0
0
0
0
0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