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是日本人 死为中国魂:日本八路亲身参与胶东整风

作者:小林阳吉 来源:红色文化网 2025-05-15 2179

编者按:小林清,1918年出生于日本大阪的一个小商人家庭。1938年,他被强征入伍,随日军在中国山东青岛登陆。1940年,小林清在一次战斗中被八路军俘虏。起初,他对八路军充满抵触情绪,但在八路军的感化下,他逐渐认识到日本军国主义战争的非正义性,并于1941年加入八路军。

1942年,小林清参与组建“在华日人反战同盟胶东支部”,并担任副支部长。他利用对日军的了解,开展对敌宣传工作,成功瓦解日军的战斗意志。他还担任军事教官,教授八路军战士使用缴获的日军武器。

抗日战争胜利后,小林清继续留在中国,参加了解放战争。新中国成立后,他在内蒙古工作了20多年,后被调入天津社科院,成为教授级研究员和市政协委员。

1981年,小林清与日本的大哥取得联系,但面对大哥希望他回国的请求,他选择留在中国,并于1983年加入中国国籍。他一生致力于中日友好事业,为两国人民的友谊做出了重要贡献。

小林清同志的长子小林阳吉,长期致力于传承和弘扬其父亲小林清的抗战精神,积极促进中日友好交流。小林阳吉曾多次参与中日友好活动,并以“日本老战士代表团”秘书长的身份,参加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活动。近年来,他通过撰写文章和参加活动,记录和传播包括其父亲在内的日本八路的抗战经历,呼吁中日两国人民世代友好。

抗日战争胜利不仅是中华民族的伟大胜利,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之际,小林阳吉将传记《生为日本人,死是中国魂》授权给红色文化网连载发布,铭记历史,缅怀先烈!

我的《思想反省》

小林阳吉

生是日本人 死为中国魂:日本八路亲身参与胶东整风

八路军在战斗中缴获不少日军武器,司令部决定开办机枪训练班,派小林清担任教官。小林清表示一定要教好战士们掌握机枪射击。图片源自《调转枪口的日本兵》小林清 著 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92.03

在长期的艰苦战斗中,八路军指战员从敌人手里缴获了大量武器装备了自己,逐渐改善了部队的武器装备。在缴获的军火武器中,有不少是日本武器。日本造的“三八”式步枪使用比较简单些,八路军战士都能掌握并熟练使用。但是,掌握歪把子机关枪和掷弹筒射击要领就比较困难,尤其是要达到能准确射击,熟练使用和排除故障等技术就更加困难了。

为了让广大八路军战士,尽快掌握这些在当时还是比较先进的武器装备,军区司令部和政治部指示参谋处和敌工科,开办机枪射击训练班,为部队培养更多的机枪射手。训练班由敌工科张昆同志和参谋处李参谋主持。因为父亲原来是日军机枪射手,也会使用掷弹筒,为了发挥他的特长,便由父亲担任教官。为此,吴克华副司令员代表军区司令部授于父亲八路军中尉教官的军衔,这使他非常自豪和激动。几年前,他在日本军队受正规的军事训练,目的是为日本军阀卖命,屠杀中国人民。今天要用他掌握的军事技术来武装八路军战士,提高战士们的军事技术水平,在战场上消灭法西斯侵略者。

1943年春天,在牟平县埠西头,第一期日本机关枪射击训练班开学了。学员有60多人,都是军区主力部队的班、排骨干。

学习班除学习歪把子机枪和掷弹筒的使用和维修方法外,另外还学习一些简单的日语宣传喊话。因为那时反战同盟人数比较少,对日本军队的政治宣传工作跟不上部队的军事攻势,所以要培养一些部队里的骨干,加强政治宣传工作。

父亲详细地向学员们讲解日本歪把子机枪的构造、性能及各部位零件名称和作用,然后就进行拆、装训练。他先做示范动作,学员们观看。他熟练地把机枪零件一件件拆开放在桌子上,拆完后,接着又一件件装上。一个同志看表,告诉他共用了三分钟。小林清告诉大家,这是在日本军队机枪射手训练班时学的。当时,规定用布把眼蒙上,在二分钟内拆开,五分钟内装上,如不能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就要受教官的训斥和耳光。

休息了一会儿,大家又上课了。这次他是慢慢拆,一边拆一边说明各个零件的名称、性能和作用;特别强调每拆一个零件,都要按顺序放好,千万不要乱放,只有这样放,组装时才能加快速度。大家全都聚精会神地盯着他的动作。拆过几遍之后,他让每两人一组,进行个人拆装练习,一个人拆装,一个人检查。父亲就在同志们中间来回细看着,有不正确的就纠正。同志们练习得非常刻苦,认真。经过大约三天的练习,同志们基本上都能比较熟练地进行拆装了,有的八路军同志甚至能在五分钟内把机枪拆装完毕。

紧接着是练习瞄准和射击,虽然大家是入伍好几年的战士了,并有一定的战斗经验,但掌握机枪的射击方法和步枪是有区别的。父亲向大家介绍机枪射击要领,特别着重介绍机枪射击点射时手指的动作和感觉,因为点射是机枪射击中最困难的。经过几天的瞄准、射击训练,他觉得大家掌握得差不多了,就和李参谋商量,想组织大家进行实弹射击。

但李参谋告诉父亲,现在子弹的来源比较困难,每一粒子弹都是非常宝贵的,应留给作战部队用,只好让学员们到战斗中去锻炼。这样,他的实弹射击计划也只好作罢了。

教掷弹筒射击比较复杂一些,他用硬纸片做成一个“角度器”,上面标有刻度,用条线拴个铁坠放在掷弹筒中间,只要掷弹筒成射击状态,就能看出射击角度。用它掌握角度,效果比较好。另外他教授了目测距离的方法,有“帽檐测”、“眺眼法”、“腕长尺测”等,都是在战斗中比较常用的方法。

生是日本人 死为中国魂:日本八路亲身参与胶东整风

小林清给训练班讲解机枪构造、性能和拆装,他边讲边做示范动作,学员练习得非常刻苦、认真。图片源自《调转枪口的日本兵》小林清 著 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92.03

除白天教机枪射击、掷弹筒射击等军事技术外,每天晚上还教八路军同志们日语喊话。喊话的内容有:

“日本士兵们,缴枪不杀,优待俘虏!”

“日本士兵们,觉醒吧,不要给军阀们当炮灰!”

“欢迎你们来八路军,参加反战同盟!”等等。

父亲讲课是参考原日本军队的教法教的,比较严格。一般讲课中尽量用中国话讲,他那时的中国话虽然已经能够和中国同志交流,但是词汇少,尤其是军事上的专用词汇更少,碰到这些地方,他就用汉字写出来。

学习日语,在当时有民族自尊心的中国同志都是有反感情绪的,再加上他的教法是日本军队中学来的。那竭力的喊话,机械的举止,都还有点武士道军人的味儿,就更给中国同志们增添了困难。但是八路军同志们是有无产阶级国际主义觉悟的战士,他们了解父亲和反战同盟的工作,学习得特别认真、刻苦,不懂就问,还经常来到他的宿舍里请教。这样时间一长,他在思想感情方面,也和中国同志融洽在一起了。

八路军同志们很快地掌握了日语喊话,由于是从日语假名学起的,中国同志的发音还不错呢。

第一期机枪训练班经过一个半月的学习结束了。学员们在结业考核时,全部及格,达到能熟练使用、维修歪把子机枪和掷弹筒了。

紧接着第二期机枪训练班在文登县葛家集开办。因为第一期办得很好,收效颇大,所以这一期人数扩大了,有将近100人。原订计划是学习一个半月时间,但吸取了上一次办训练班的经验,只用了一个月的时间,就使学员们熟练掌握了机枪、掷弹筒的使用和维修技术以及日语喊话。

父亲经过长时期观察研究,写了“关于练兵的感想”,交给八路军的有关领导。文章在充分肯定八路军的政治、军事教育工作成绩的同时,也善意地指出了八路军某些部队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他建议八路军各部队应以消灭敌人为训练目的;训练中应精密周到,坚定必胜信念;严肃军纪;充满攻击精神等。

这篇文章受到了八路军领导的重视,将其摘要刊登在《大众报》上,并载文介绍,认为其看到的八路军部队的情形虽是局部的,带有一定的片面性,但仍不失其可贵的价值。要求各战斗部队必须向各方面学习,并吸取其经验。

日本反战战士的这种工作精神,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中国各抗日部队的军事技术素质,提高了部队的战斗力。

一九四三年,抗日战争处于相持阶段,敌我双方战争的总局势变化较少,处于相对稳定时期。胶东区党委根据中国共产党中央和山东分局的指示,在胶东根据地和胶东军区开展了整风运动。

对于这次整风,中共中央的许多文件和毛泽东主席的一些重要文章,都要求整风运动一定要贯彻“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方针。整风的关键是整顿思想,团结同志。大家要从团结的愿望出发,经过批评与自我批评,达到新的团结,以利于迎接、推动新的革命斗争的高潮的到来。这些指示是指导整风运动正确进行,加强共产党的思想建设和组织建设的强大的思想武器。

在华日人反战同盟为了认真总结前段工作的经验教训,准确地认识几年来工作中的成绩与不足,以利今后长期革命工作的深入开展。根据延安在华日人共产主义者同盟本部的指示,所有共产主义者同盟盟员都要和中国共产党党员一起参加整风。日本共产主义者同盟胶东支部的盟员,不仅参加了中国共产党的整风学习,而且在自己的组织内部开展了思想反省运动。

父亲在整风反省运动中,着重反省了自己在思想转变过程中,一些为别人所不知道的情况。

父亲向大家检讨说:“大家从我的工作、生活和学习情况中,知道我现在的思想作风情况。还有很多缺点和错误,我要在工作中逐渐改正。可是我刚被八路军俘虏的时候,在日本军队中的武士道精神和以死表示效忠天皇的思想支配下,自己曾暗暗想过和计划做一些对不起八路军、对不起中国人民的错事。”

父亲刚刚做了俘虏时,由于受日本军国主义政府和日本军队强迫灌输的“当了八路军的俘虏便是最大的耻辱,不仅自己的一生完了,就连家属也将永远受到人民的唾弃与谴责,支那人太野蛮,即便被俘的日军官兵与八路军一刀两断,否则永世不能再投生了,切腹自杀也不能缴械投降”等教育影响,他认为既然做了俘虏,中国人也绝不会轻饶了他,不是砍头,便是枪毙。由于有这种思想,所以,他一直顽固地表现出所谓的“大日本皇军不怕死的大和魂精神”。他还十分傲慢,蛮不讲理,经常大声地叫喊,“你们杀死我吧,我不怕死!”

虽然表现这样,但是与父亲接触过的八路军官兵都是既不打他,也不骂他,除了他的枪、子弹、刺刀等武器被收了以外,他身上所有的个人生活用品,一点都没动,全部由他自己保存。他们还十分热情地款待他,关心他的身体健康情况。他们不厌其烦地找机会和父亲聊天,启发教育他。就连仲曦东政委等部队首长也多次在紧张的战斗之余和工作之暇,抽时间来到他的住处和他谈心。虽然他们大都不会讲日语,却十分耐心地叫懂日语的同志做翻译来和他交谈,帮助父亲正确认识这场由日本军国主义政府发动的侵略战争是不正义的。使他懂得了中日两国人民应以睦邻友好的关系相互交往,中日两国人民没有仇恨,应是朋友。他们对父亲说:“你应该觉醒,做一名正义的日本人,做中国人民的朋友。”

在中国同志的耐心帮助下,特别是经过日本工农学校一年多的学习,使父亲自己的思想和阶级立场有了根本的转变。于是父亲参加了在华日人反战同盟,参加了共产主义者同盟,还参加了八路军。

但是大家并不知道,在这个思想转变的过程中,父亲的思想深处,确实产生过许多极端错误甚至是反动的思想念头。他曾经这样想过:事情已经过去很久了,那就算了吧,只要把它抛弃忘掉就行了。但是在这次整风反省运动中,他觉得必须把这些见不得人的丑恶思想说出来,因为要改正错误,就应该敢于把这些错误讲出来,否则就不能彻底改正错误,也不会真正提高自己的觉悟,正像毛主席说的不能讳疾忌医一样。

他刚被俘的时候,总是千方百计地想寻找机会逃回日本军队去,但仔细一想,自己不会讲中国话,又没有路条,是根本跑不掉的。即使是这样想了,还硬着头皮跑过一次,被抓了回来。后来父亲又和布谷商量准备伺机偷一张路条再跑,可是通行证在八路军同志的手里,他们曾企图偷过,但几次都没有成功。他们还一起商量把管通行证的同志杀死,拿到通行证逃跑,但又怕万一逃不成,被抓回来,就犯了杀人罪。父亲左思右想,不敢下手杀人。

当时思想变化无穷,后来又暗自思忖,既然逃跑不成,那就找机会设法杀死几个八路军的长官,和他们一起同归于尽,以此来尽他誓死效忠于天皇的“赤诚之志”。

父亲认为,这样一来可以为大日本皇军“立功”,二来也炫耀了日本军人以身殉国的武士道精神。他还认为,如果将来日本军部知道此事,也得说小林清是大日本帝国的有功之臣,而不是贪生怕死的“国贼”了。

八路军胶东五支队,在一次战斗中缴获了几门掷弹筒,这是一种专门对付机关枪的比较先进的武器,当时就是在日本军队中,也只有少数专门受过训练的士兵才会使用。

由于当时八路军没有人懂得如何使用掷弹筒的方法和要领,参谋处来人请父亲去给他们讲解掷弹筒的构造和使用方法。他随着参谋处的同志到了部队驻地的临时练兵场。

许多八路军的干部战士都围在父亲身旁,其中还有胶东五支队的李发参谋长等司令部的同志们,都在全神贯注地听父亲讲解掷弹筒的装弹、瞄准、射击等技术要领。猛然间,父亲脑海里闪了一个念头:“如果让我用实弹作示范讲解的话,我就趁机在装弹时把炮弹倒装,必然引起掷弹筒当场爆炸,炸死我,也炸死八路军的长官和士兵,让我在八路军的俘虏营里为日本军队立个大功吧!”

幸亏,父亲当时未能那样做。如果真的做了,杀死革命的国际友人——八路军同志,对于革命是莫大的罪恶,他将成为革命的罪人。

当时,父亲之所以想这么做是认为,他如果能杀死几个八路军的干部,自己没有炸死的话,再设法逃回日本军队汇报情况,就一定能“将功折罪”;即便他炸死了,将来日本军部知道小林清在八路军中的行动,也会为他请“功”的。因为在日本军队里的时候,上司经常灌输法西斯式的武士道精神,当了八路军的俘虏,是“大日本皇军”的耻辱,万一被俘虏就要寻机自杀或在一周内逃回来,如果办不到,就要拼命杀死一些八路军的长官,来表示对天皇的“赤诚之心”。

父亲所想的这一切,正是受了日本军队的蒙蔽。如今,回想起来,当时他产生的这些念头,差点使他对革命事业犯下莫大的罪过。试想,如果当时的罪恶目的真的得逞了,他就完全走上一条坚决与中国人民为敌的反革命道路,就将成为一个永远有愧于中日两国人民的历史罪人。

另外,他还有个必须认真反省的错误,那是他做了八路军的俘虏三个多月后的事情。那时,他在八路军敌工科同志们的帮助教育下,经过一段时间的痛苦思索以后。刚刚下了决心决定再不回日本军队去了。正在这时,和他在一起的濑古,作了八路军的俘虏,他是父亲原来的顶头上司。濑古偷偷地找他商量,如何设法逃回日本军队去。父亲尽量避免单独和他呆在一起,实在躲不开他,就谈别的话题,或者用其它话搪塞濑古。反正父亲不愿和他谈逃回日本军队的事。濑古见他不愿意逃回日本军队,就威胁他,让父亲无论如何帮他创造个机会逃跑回去。他对父亲说:“我绝不会像你这个怕死鬼一样,在八路军面前屈服投降,即使我逃不掉,也要和他们以死相拼。”

可父亲却守口如瓶,这些事一点儿也没有向敌工科的同志反映汇报。当时他是这样想的,反正他是不打算逃回日本军队去了。但濑古毕竟是他的老战友,是他的同胞,何必去向八路军报告呢?只要濑古能设法逃回去,就不去管他,不去帮他的忙,也不愿去阻止他,随他自己的便吧!

现在回想起来,当时不制止他的行为,是对他不负责任。在那些日子里,父亲在濑古面前显得很不自在,有时想同别人谈一谈八路军送来的学习材料,或是想和八路军的干部战士随便聊聊天,只要濑古在,他就不敢这样做,甚至连想这样做的意思也不能在他面前流露出来,唯恐濑古又骂他。尽管他这时已经没有再逃回日本军队的打算了,但只要濑古找到他一起商量逃跑的办法,父亲总还得敷衍敷衍他。直到濑古跳跑后,他的心头才像摘掉了一块铅块似的,浑身轻松了许多。

濑古逃跑的时候,父亲是知道的,当时只要他说一句话,濑古就逃不掉。

那是在一九四〇年冬季,日本军队“扫荡”胶东抗日根据地的的时候,一连几日,大家一直在与敌人日夜周旋,设法摆脱敌人的追剿累得精疲力尽了,每个人都困得几乎要用火柴棍把眼皮支起来才不至于睡着了的程度。一天傍晚,部队在一个偏僻安全的山坳里,好不容易发现了一个十分隐蔽的山洞,大家赶紧钻到里面去休息,进入山洞大家很快都睡着了。这时,濑古悄悄地坐起来,望了望周围,见没有动静,又慢慢地站起来,推了父亲一下,用手向外面指了指,示意趁此机会和他一起逃跑。说实话,当时尽管父亲自己根本不愿意再逃跑了,但不想去阻止别人,更不想将濑古的逃跑报告八路军。他装着没有看见濑古的眼色和手势,像睡熟了一样,一动也不动。濑古见父亲很久没有动静,狠狠地跺了跺脚,冲着父亲挥了挥手,然后看看其他人仍在睡觉,没有人发现他的举动,于是就蹑手蹑脚地溜出了山洞,飞快地朝山下跑去。

父亲直等到濑古跑过了一道山梁时,才假意装作刚刚发现的样子,急忙推醒身旁的八路军同志大声喊:“不好了,不好了,濑古不见了!”同志们急忙起身,四面去找,但见前面的山坡下隐隐约约有一个人。濑古已经跑得太远了,无法追上他了。怕出事,他们只好转移。事后,父亲一直没有向任何人说过这件事情的真相和经过。

当时,父亲之所以眼睁睁地看着濑古跑掉,而不去报告的根本想法是:

一、他和濑古都是日本人,何必帮助中国人去整治自己的同胞呢!

二、濑古能跑回去,在日本军队上司面前,说上小林清几句好话,说他没有做出对不起日本军队的事情来。父亲想,一来对他国内亲属不至于陷害;二来万一将来要是被日本军队捉住时,也不会杀掉他。在这段时间里,父亲对濑古以及对其他被俘虏的日本士兵,都没有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做争取、教育他们的工作。今天反省起来,胶东反战同盟的工作,那时候没有更广泛深入地开展起来,组织也没有及时发展壮大,与他上述的错误思想对工作的影响分不开。

生是日本人 死为中国魂:日本八路亲身参与胶东整风

整风中,小林清参加了山东日人反战同盟代表大会和山东日军士兵代表大会,代表们介绍了日本国内人民的悲惨生活和日军战士的厌战情绪,小林清受到了深刻的教育,决心动员更多的人反对日法西斯战争。图片源自《调转枪口的日本兵》小林清 著 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92.03

父亲赤诚坦白、毫无掩饰的思想反省,使在座的全体同都很受感动。大家一致肯定父亲的态度正确,思想反省深刻而没有顾虑。同时又帮助他更进一步提高认识。他也把几年来一直压在他心头的沉重包袱丢掉了,觉得轻松了,心里只有一个想法;今后一定要更加努力工作,设法弥补由于他思想上的偏差而给革命工作造成的损失。

另外,大家也充分地肯定了父亲后来的进步,特别是从日本工农学校学习回来以后的工作热情和在实践工作中表现出来的积极性。大家也给他指出了缺点:虚荣心强,喜欢听表扬,存在喜欢别人恭维的小资产阶级思想意识。有的同志指出他工作只凭热情,方法简单,不注意认真思考问题等,希望他尽快改正缺点,有利于工作。

大家的帮助,使父亲获益非浅。

由于父亲在整风反省中,丢掉了思想包袱和顾虑,对自己的错误思想认识检查得比较深刻彻底,所以表现比较突出,对其他同志的反省有所启发帮助,胶东军区党委和政治部表扬了他。并把他在整风反省中所谈的思想转变情况加以整理,让他在一次军区召开的反省大会上作了典型发言。

新华社胶东支社的编辑同志,还把他的发言稿以《我的思想反省》为标题,全文刊登在一九四四年七月二十三日的《大众报》上,并专门为此发表了一篇评论指出:

日本解放联盟胶东支部盟员小林清同志这一个反省,是在胶东整风运动的浪潮下,自觉来进行的。他自来八路军后,虽然没有看过太多的整风文件,但由于他努力于时事政治的学习和不断的进步,因而他的政治觉悟随着提高起来当他在大会上自动向主席团报名反省时,谁都未曾想到他反省的能是什么问题。在他反省之后,一致认为反省得非常深刻,给予大会反省的同志以很大的推动。我们研究小林清同志反省所以深刻,其基本原因在于他政治上的觉悟,在于他的坦白赤诚,在于他认识了日本法西斯的罪恶和“武士道”的毒素,在于他大胆地控诉了日本军部的罪恶和认清了日本人民最好的朋友——中国共产党,八路军。

因为他这个反省,不但给予我党整风干部在反省运动中以很好的启示,和对那些对党隐瞒以及不坦白的同志以锋利的讽刺外,而且最重要的是我们今后对于一个新来的日本同志,我们对于他的思想了解和对他的帮助,是一个极好的教训。

小林清同志的这个反省,完全是出于他自己的手笔,我们仅就其字句与语法不通之处,略有修正,并征求他本人同意公开发表,以作为国际友人及我们整风同志的参考。

微信扫一扫|长按识别,进入读者交流群

0
0
0
3
0
0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