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彪:我看诺奖给莫言——一个中国地缘政治学者的感言

作者:郑彪 来源:作者博客 2013-05-04 1671

  进入新世纪,随着美国对华战略图穷匕见,也随着中国成为全球地缘政治重心,重大事件频频发生,且往往具有重大深远的影响。近几天,莫言获得诺奖,消息传来,举国震动,犹如又刮起一股飓风。上居庙堂之高,有主管意识形态的常委致信祝贺,下处江湖之远,有无数拥趸蜂拥书店,顿时全国书店宣告莫书售罄。再看舆论界,各种公共媒体,溢美之声充斥,几乎众口一词,只有个人博客,有些被淹没的杂音。

  笔者恬为学者教授,也是一个文学爱好者,却偏爱中国古典文学,对中国现代文学,所知不多,对当代中国文学,基本不读。近二十多年来,主要是钱闹的,中国文学家已经放弃文学自身与生俱来的神圣使命,自我放逐,沦为“码字的”,脱离了人民群众的生活,其社会功能也就大大弱化,也就失去其在中国社会中在20世纪大多数时段里的显赫地位。莫言是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多产作家,但在此次名声大噪,如雷贯耳之前,社会对其基本毫无了解。所以,在中国,莫言的诺奖效应,首先应是一种地缘政治效应。多年前中国文坛就已风行用生殖器写作,此种完全背弃中国文学传统(《诗经》以情诗开头,然高雅含蓄,乐而不淫),而鼓吹淫荡的低俗文风,统治文坛多年。法新社评论,莫言的作品粗俗淫荡而充满黑色幽默。德国顾斌批评当代中国文学是一堆垃圾,此言虽嫌过分,却也深刻。垃圾场中出了个诺奖获得者,且正是《丰乳肥臀》的作者,除了引导粗俗淫荡,其中有显而易见的地缘政治用意。

  且看瑞典皇家文学院的颁奖理由:“魔幻现实主义融合了民间故事、历史与当代社会”。什么叫“魔幻现实主义“?就是通过魔幻使作者和读者曲解历史、脱离现实的主义。魔幻文学和网络游戏在全世界大为流行,是最近二三十年互联网兴起以来的事情,是政治上配合新自由主义全球化的杰作,在全世界获得巨大的成功,主要还不在于巨额商业利润,而在于地缘政治后果:培养了无数网络拥趸和政治傻瓜,为地缘政治上消灭这些垃圾人口初步扫清道路。”魔幻现实主义”的手法,包括曲解和戏说历史、诋毁丑化圣贤、民族英雄和一切仁人志士,包括现代先进人物,妖魔化伟大的领袖。这一套由美国推动的地缘政治攻势,其炸弹在现实中早已经遍地开花,硕果累累,最近由鼓吹弃核的中国著名国际政治学者、国务院参事时殷弘写的“《史记》可以这样读”(书名没记住),已经悄然出版发行,这类事太多,太多。

  某封给莫言获奖的贺信说:“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迅猛发展,中国文学迸发出巨大的创造活力,广大中国作家植根于人民生活和民族传统的深厚土壤,创作出一大批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优秀作品。莫言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既是中国文学繁荣进步的体现,也是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不断提升的体现。”“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是党的十七大以来中央对哲学社会科学发展的要求,是一件了不得的事情,可到底什么是“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发展方向,什么才是这种“优秀作品”?“莫言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就是说,中国文学乃至哲学社会科学界都要学习莫言,走莫言的道路?不久前,中央刚刚高调纪念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走转改”正方兴未艾,这把又学习莫言,而莫言10月12日的采访谈话对《讲话》的评论政治上是根本错误的,态度上是轻狂的(是否莫言认为自己比毛泽东还懂文学,或认为这次获奖也获得了地缘政治资本?)。这到底是咋回事?

  中国人获得诺奖的文学奖,实现了零的突破,不能简单地归结为是一件好事,更说明诺奖继续无视中国,已经不符合西方的地缘政治需要。至于对此事,中国是否需要“举国同庆”,搞出这么大动静?在当前条件下,似乎大可不必。笔者对莫言先生,并无成见,也无艳羡,更对其获奖感言感到惋惜,莫言说他获奖后先是狂喜,此已是失态(与中国作协副主席的身份不符),接着即表态说,作家不为政治和党派服务,这是莫言获奖后最重要的一句话,是表态,还是撇清,还是输诚,还是鸣高,究是何意?是何种立场?何种导向?符合谁的利益?须知,从来没有真正脱离政治的文学和作家,莫言说诺奖是文学奖,不是政治奖,只表明其缺乏起码的政治常识,尸居中国作协副主席的高位。而“文以载道”的古训尤其表明中国的优秀文学传统就是以文学干预社会,也就参预政治,此为文学家的生命和价值所系,社会也以此为对作家及其作品的价值判断。如果号召学习莫言,人们将学些什么呢?“不为政治服务”,无形中已经在为某种政治服务了,还说不服务?“不为党派服务?”听起来很动人,其实还是扯蛋,至于是扯的什么蛋,各位读者贤达,当自有明鉴。读莫言对记者的访谈,感到其对某常委的贺信不但并不买账,而且简直就给以难堪,是谁不识抬举,还是谁热脸贴了冷屁股(今天外交部发言人对莫言的评论大为节制,只说其“文学造诣有目共睹”,堪可玩味,表明有关方面对此已经有所觉察)?

  笔者,一向自诩“大事不糊涂”,这把,却真的糊涂了。

  ( 2012年10月14日)

微信扫一扫|长按识别,进入读者交流群

11
0
0
13
1
0
0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