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小组:习近平心中的好、坏记者

作者:学习小组 来源:学习小组 2014-11-09 403

  原标题:习近平心目中的好记者

  摘要:习近平心中的坏记者有三大形态:一为采购记者、拜金记者,二是不深入实际的记者,三是不遵守新闻纪律的记者。

  时任《福建日报》驻宁德记者、现《中国青年报》福建记者站站长陈强回忆,习近平待人随和,时常面带微笑。习近平离别闽东前夕,陈强再次随他下乡,在周宁县九龙漈瀑布考察时,他亲切地招呼:“小陈,我们共事两年了,来一起合个影留念!”

  【学习小组按】

  11月8日,记者节。学习小组祝新闻工作者节日快乐!

  习近平从政30余年,交了不少记者朋友。他也曾要求同事们,重视舆论监督的作用,“对记者不应求全责备,要与新闻记者交朋友”。对于记者这份工作,习近平也有着自己的理解。

  什么是好记者,什么是坏记者,他心里跟明镜似的。在11月8日这个日子里,学习小组带组员看看,习近平心中的好记者、坏记者(如“采购记者”“拜金记者”,详见正文第二部分)标准。此外,他还就如何对待记者,提出了明确要求,供组员中的党员干部们参考。

  (一)习近平心中的好记者

  1,自重、自爱、自强

  新闻工作是一种崇高的职业。每个新闻工作者都应该自重、自爱、自强。希望新闻工作者加强职业道德修养,形成一种良好的作风。

  (《摆脱贫困》·“把握好新闻工作的基点”1989年5月)

  2,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新闻工作者要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应该明确新闻机构和新闻工作者都是为党和人民工作的,不论在何时何地,都要对党和人民负责,对改革开放的事业负责。要注意舆论的社会效果,克服片面性。

  (《摆脱贫困》·“把握好新闻工作的基点”1989年5月)

  3,较高的政策理论水平

  要加强学习,提高政策理论水平。这是搞好新闻工作必须具备的重要条件。水平不高,是写不出好报道的。商品经济的发展带来了五光十色的社会生活,要有一双慧眼,才能透过现象抓住事物的本质。这就要求每个新闻工作者都要有较高的理论、政策水平,要学习法律知识,熟悉商品经济规律,要有较强的原则性和科学分析能力;总之,要求新闻工作者的政治素质和知识水平必须大大提高一步。

  (《摆脱贫困》·“把握好新闻工作的基点”1989年5月)

  4,深入调查研究

  要发扬艰苦奋斗精神,深入调查研究。深入实际,调查研究,这是党的优良传统,也是新闻工作者必须具有的工作作风。报道写得好不好,与新闻工作者能不能深入实际,深入采访很有关系。调查研究是新闻工作者的基本功,是新闻工作者成才的根本途径;只有坚持调查研究,才能把白己锻炼成思想端正、作风扎实、业务过硬的的新闻工作者。

  (《摆脱贫困》·“把握好新闻工作的基点”1989年5月)

  5,善于创新

  我个人认为,新闻宣传是否善于创新,是否能够做到常做常新,是其发展壮大、保持强大生命力的关键。新闻宜传创新,不能仅仅停留在一般的喊口号上,要体现在具体文稿的撰写、修改和具体事件的宣传、报道上,要体现在如何拓宽工作思路,更新办报理念,丰富办报手段,突出办报特色,增强发展活力,提高新闻宣传的吸引力、感召力、战斗力上。一句话,要体现在具体的实践创新上。

  (摘自2006年1月26日在看望人民日报社和新华社驻浙编辑记者时的谈话)

  6,懂互联网思维

  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要遵循新闻传播规律和新兴媒体发展规律,强化互联网思维,坚持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优势互补、一体发展,坚持先进技术为支撑、内容建设为根本,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在内容、渠道、平台、经营、管理等方面的深度融合,着力打造一批形态多样、手段先进、具有竞争力的新型主流媒体,建成几家拥有强大实力和传播力、公信力、影响力的新型媒体集团,形成立体多样、融合发展的现代传播体系。要一手抓融合,一手抓管理,确保融合发展沿着正确方向推进。

  (习近平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四次会议上的讲话,2014年8月18日)

  7,善于把握时、度、效

  关键是要提高质量和水平,把握好时、度、效,增强吸引力和感染力,让群众爱听爱看、产生共鸣,充分发挥正面宣传鼓舞人、激励人的作用。

  (习近平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2013年8月19日)

  8,帮助干群澄清认识

  在事关大是大非和政治原则问题上,必须增强主动性、掌握主动权、打好主动仗,帮助干部群众划清是非界限、澄清模糊认识。

  (习近平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2013年8月19日)

  9,引导世界客观认识中国

  在全面对外开放的条件下做宣传思想工作,一项重要任务是引导人们更加全面客观地认识当代中国、看待外部世界。宣传阐释中国特色,要讲清楚每个国家和民族的历史传统、文化积淀、基本国情不同,其发展道路必然有着自己的特色;讲清楚中华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讲清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讲清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植根于中华文化沃土、反映中国人民意愿、适应中国和时代发展进步要求,有着深厚历史渊源和广泛现实基础。中华民族创造了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中华民族也一定能够创造出中华文化新的辉煌。

  (习近平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2013年8月19日)

  10,讲好中国故事

  要精心做好对外宣传工作,创新对外宣传方式,着力打造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

  (习近平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2013年8月19日)

  综合要求:政治强、业务精、纪律严、作风正

  要提高办报水平,根本在人,在于建设一支政治强、业务精、纪律严、作风正的新闻队伍。希望同志们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加强党性修养,提高能力素质。要坚持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确保在理想信念不犹疑、不含糊、不动摇,经得起各种风浪的考验。要加强学习,不断提高新闻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要加强党性修养,注重道德操守,恪守工作纪律,树立正派作风,自重、自省、自警、自励,坚决抵御各种腐朽落后思想文化的侵蚀,时刻用共产党员先进性的标准要求自己,时时用新闻工作者的职责、使命警醒自己。

  (摘自2006年1月26日在看望人民日报社和新华社驻浙编辑记者时的谈话)

  (二)习近平心中的坏记者

  1,采购记者、拜金记者

  要严于律己,遵守职业道德。新闻工作者要讲究职业道德。现在有的地方出现“采购记者”、“拜金记者”。这些现象同新闻工作者的职业道德是水火不相容的,虽然表现在少数人身上,但严重损害了新闻事业的威信和声誉。

  (《摆脱贫困》·“把握好新闻工作的基点”1989年5月)

  2,不深入实际

  从我们地区的情况看,目前有部分新闻工作者调查研究不够深入,坐在办公室里想点子,靠简报、会议材料编稿子,有时下乡了,也是“走马观花”。从现有报纸、电台上的报道看,内容深刻、质量高的还不很多;特别是有很多好的题材报道不出去,这和深入实际不够有很大关系。

  (《摆脱贫困》·“把握好新闻工作的基点”1989年5月)

  3,不遵守新闻纪律

  新闻舆论部门的同志要遵守新闻纪律,做到反映情况客观真实,鼓劲帮忙而不添乱口特别应注意不报假新闻,不炒作可能引发各类事件的所谓热点新闻。

  (《之江新语》·“领导干部要欢迎舆论监督”2004年5月26日)

  (三)如何对待新闻记者

  1,重视舆论监督的作用

  在加强舆论引导工作的同时,还要重视发挥舆论监督的作用。舆论监督是加强党的建设和民主政治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不受制约和监督的权力,必然会腐败变质。能否有效地制止腐败现象关系到党的生死存亡和社会主义事业的成败。这就需要建立各种有效的监督机制,而新闻媒介的舆论监督是最经常、公开、广泛的一种监督方式。

  (《摆脱贫困》·“把握好新闻工作的基点”1989年5月)

  领导干部要欢迎舆论监督

  我们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领导干部作为人民的公仆,必须自觉接受监督。党的十六大提出,要把党内监督、法律监督、群众监督结合起来,发挥舆论监督的作用。各级领导干部都要欢迎舆论监督,主动接受舆论监督,通过运用舆论监督,改正缺点和错误,努力把工作做得更好。

  (《之江新语》·“领导干部要欢迎舆论监督”2004年5月26日)

  2,对记者不应求全责备

  当前,在强调加强党的建设、反对腐败的时候,特别要发挥新闻的舆论监督功能,使腐败现象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各级党组织和政府应欢迎新闻工作者报喜也报忧,拿起舆论监督武器,对自己工作中的问题和各种腐败现象进行揭露批评。各级党政领导要正确对待新闻监督,要树立开放、开明的态度,对记者不应求全责备,要与新闻记者交朋友,把新闻监督看作对地方工作的支持,为新闻监督创造一个良好的政治环境。

  (《摆脱贫困》·“把握好新闻工作的基点”1989年5月)

  #FormatImgID_0#

  3,不忘记记者,甚至外国记者

  我们不会忘记给予中国人民道义和物质等方面支持的国家和国际友人,不会忘记在南京大屠杀和其他惨案中为中国难民提供帮助的外国朋友,不会忘记同中国军队并肩作战、冒险开辟驼峰航线的美国飞虎队,不会忘记不远万里前来中国救死扶伤的白求恩、柯棣华医生等外国医护人员,不会忘记真实报道和宣传中国抗战业绩的外国记者,不会忘记在中国战场上英勇献身的苏军烈士!中国人民将永远铭记各国人民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作出的宝贵贡献!

  (习近平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9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2014年9月3日)

  (来源:微信公号“学习小组”)

微信扫一扫|长按识别,进入读者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