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四波爱国主义热潮,造就了新中国成立以来最自信的一代人

作者:张维为 来源:观察者网 2020-10-11 941

这四波爱国主义热潮,造就了新中国成立以来最自信的一代人

张维为

十一国庆,共庆华诞。

年初一场疫情,也让今年的国庆有点与众不同:经历了全民众志成城抗击疫情,我们看到了一线人员的辛苦,见证了中国奇迹的诞生,也更懂得了“国家”的含义。“家国情怀”的自豪感,激荡在每一个中国人的心中。

在这个特殊的国庆日里,观察者网专访复旦大学中国研究院院长张维为,请他回顾这不平凡的一年,也对接下来的国家发展做出展望。

这四波爱国主义热潮,造就了新中国成立以来最自信的一代人

游客们在天安门广场观赏“祝福祖国”大花篮。 新华社记者陈钟昊摄

【采访/观察者网 小婷】

观察者网:我想您一定还记得去年国庆70周年坐彩车在天安门广场经过时的情景,今天回想起来是什么感受?

张维为:一年前的国庆庆典十分难忘。那天我是作为思想理论界的代表,登上彩车参加了这场盛典,它给我最深的感受就是人们汹涌澎湃的爱国热情。

那天上午9点,我们就抵达了北京建国门外彩车集合区,紧挨着我们“凝心铸魂”彩车是“中华文艺”彩车。我们候场的时候,歌唱家廖昌永带领大家一起唱《我和我的祖国》。我们后来又与等候在建国门内的十万群众游行队伍汇合,随后就是一路踏歌声,长安街上十万人的齐唱《歌唱祖国》,这种感人的经历是语言难于形容的。

我们这个方阵又叫“北大方阵”,由2000多名北京大学的师生组成,绝大部分是95后的青年学子。他们挥动“火炬”组成一个长方形的队伍,把我们这辆彩车围在中间,伴随着我们彩车一起涌向天安门。

这四波爱国主义热潮,造就了新中国成立以来最自信的一代人

国庆70周年庆典,张维为教授乘坐花车从天安门前经过

观察者网:从国庆70周年激发的爱国热情一直延续到了今年抗击新冠疫情中表现出来的“众志成城”,为什么这些年爱国主义氛围特别浓烈,是否和外部环境变化有关?

张维为:我想是的,美国前年开始对中国发动的贸易战、外交战、科技战、对华为公司的围剿,对“台独”的纵容等,都激发了中国人的义愤和爱国之情,这是第一波。

接着又有去年“港独”分子挑战一个中国,他们的所作所为又给中国人上了一堂“史诗级的爱国主义大课”,这可以说是第二波。

随后我们又迎来了新中国成立以来最大规模的国庆阅兵和盛大游行,这可以说是第三波。

今天我们又在经历第四波爱国主义热潮,也就是这场伟大的抗疫,我们都是参与者,可以说这是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一次开放式的、体验式的中国自信的公开课。西方疫情防控荒腔走板,对多数中国人来说,这是一次新的思想解放:西方模式走下神坛,美国神话走向终结,很多人说今年是中国公知集体崩塌元年。

观察者网:时隔一年,因为新冠疫情、中美关系的影响,整个世界发生了可以说是翻天覆地的变化,甚至有中西攻守易局的态势。您怎么评价年初一场新冠疫情对全球发展的影响?

张维为:人类历史上的大疫情经常会改变历史进程,比如欧洲的黑死病肆虐了十多年,造成欧洲人口近三分之一死亡。这场瘟疫对后来欧洲历史进程产生了深远影响,它重创了当时占主导地位的天主教会的统治,使很多人不再相信宗教虚构出来的天堂,这为欧洲走出漫长的中世纪做了精神上的铺垫。

和历史上许多大疫情一样,我想这次新冠疫情也将改变人类历史。我们正在见证人类历史大转折。从大势来看,虽然还会有沟沟坎坎,甚至惊涛骇浪,但我的预测是世界会以更快的速度向东方倾斜,向中国倾斜,向社会主义倾斜,这次“疫情世界大战”可以说是这种倾斜的催化剂。

观察者网:新冠疫情发生以来,您在《这就是中国》节目中反复传递一个观念:西方抗疫失败很大程度上归因于对中国的偏见和傲慢,以及自身制度的缺陷。从您的观察来看,这次新冠疫情中,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暴露出的制度短板有哪些?

张维为:这场新冠疫情本是人类社会遭遇的共同挑战,世界各国应该团结起来共同应对才是人间正道,但一些西方人士和媒体却幸灾乐祸,落井下石,认为这场疫情是中国的“切尔诺贝利时刻”,期待中国体制走向崩溃。然而,疫情不久就出现惊天逆转,中国战疫稳步走向胜利,西方国家却一个接一个陷入灾难,西方的偏执狂正面临自己的“切尔诺贝利时刻”。

西方这次疫情暴露出来的短板很多,首先是理念危机,我们战疫的理念是把人民的生命放在第一位,西方是把经济和商业利益放在第一位,结果就完全不一样。实践证明西方是短视的,他们的重灾区都是他们经济最发达的板块,如美国的纽约和加州,现在更是完全失控,东西南北中,全面爆发。

西方最推崇的价值是自由,而且使之绝对化了,但中国人一直认为自由和自律之间要有平衡,现在看来中国人的理念更能应对现代社会的许多挑战,西方要反思自己的许多理念,否则西方社会将无法适应21世纪的挑战。

至于西方制度层面的问题,这次暴露出来非常之多,我不久前在观网和头条都发了文章,谈美国的制度问题,其中“十问美国”那篇在网上的点击量很快就有数百万,我是这样写的:

据说西方民主制度可以更好地问责,但没想到,中国湖北一个省就处理了三千多个干部,美国死了这么多人,到8月10日,美国疫情死亡人数已是中国的35倍,而美国人口才中国的四分之一都不到,半年时间过去了,美国哪有什么问责制可言?

据说多党竞争更能产生为民服务的领导人,但怎么就是选出那么一些不上心的领导人,处理疫情更像任性的熊孩子,跟着感觉走,而非跟着科学走,死多少人都不当一回事,这不是草菅人命吗?

据说言论自由可以让吹哨人提前发出警报,但美国的情况表明你有10个20个吹哨人也没有用,只要你敢违背资本的力量,它叫你噤声你就要噤声,不管你是科学家,大夫还是航空母舰舰长。美国疫情防控的首席专家福奇惊呼自己和家人的生命都受到了威胁。麦卡锡主义在美国再次袭来,多少美国学者现在噤若寒蝉,客观介绍中国都成为禁忌。

总之,这场疫情一仗把美国打回原形。我们看到了一个没有皇帝新装的美国,对多数国人来说这是一种无与伦比的“心胜”,它带来的将是国人思想的去美国化,我想这场思想解放对中国崛起的深远意义怎么评价都不过分。

这四波爱国主义热潮,造就了新中国成立以来最自信的一代人

中央美院李卓老师绘制的 《抗疫丰碑》

观察者网:中国亮眼的抗疫成就,让一直忌惮中国崛起的西方这次也不遗余力抹黑中国,“中国威胁论”再次抬头。但我们一直坚持不称霸和平发展路线,也提出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次疫情是否加深了各国对这个概念的认识?

张维为:这次疫情确实加深了更多国家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认识。我们也可以换一个视角来看这种认识:美国这次抗疫荒腔走板,损失惨重,回头看美国,它哪怕能部分地接受人类命运共同体概念,那么它疫情防控的状况就应该比现在好得多,比方说,如果它不是选择嫁祸中国,而是寻求中国帮助,不是选择退出世界卫生组织,而是听从世卫组织的防控建议的话,它的疫情防控会比现在好很多。

中国智慧是做事情讲究“道”与“术”的关系,讲究“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域”。我们总是先把时代大潮搞清楚,在把握这个“道”的基础上来推动“术”,今天的时代大潮是人民要和平,要发展,要团结抗疫,指向是人类命运共同体。

但美国信奉冷战、唯我独尊、我赢你输,拒绝国际合作,结果自己成了世界疫情的震中,很多美国人都感叹美国在抗疫中成了国际社会的弃儿。最近有好几个民调,如皮尤中心9月刚发表的民调,世界各国对美国的好感处于历史新低,对于特朗普的好感,只有16%。这不就是我们所说的“失道寡助”。

观察者网:国庆后的10月26日将召开十九届五中全会,这次会议将研究对十四五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您对下一个五年发展有哪些期待?

张维为:鉴于中美科技战,我比较关注“十四五”规划中对解决核心技术卡脖子问题的部署。另外,从明年开始,我们要开启一个新阶段,从全面小康到2035年基本实现现代化,这个进程的开局五年如何部署,会有很多看点。

在这方面,我比较关注中国“新基建”,关注它在十四五规划中的体现。你知道,“新基建”的门槛很高,涉及5G、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云计算、区块链等为代表的新技术基础设施,世界上大概只有中美两家达到这个门槛,而中国所处的起跑线并不落后,甚至还领先。这不仅是因为中国已经具备世界最大规模的数字经济,而且中国具有不少独特优势,例如在世界范围内,互联网技术和制造业都发达的只有中国。

而且,中国还有“集中力量干大事”的制度优势,有世界最强的规划能力、执行能力和改革能力,有世界最完整的产业链,有世界最大的消费市场,还有受过良好教育的自信爱国的年轻一代,我一如既往地看好中国。不是说我们中国模式完美无缺,我们的模式有自己的不足,还在完善之中,但其它模式确实竞争不过中国模式,让我就以这个结论与大家共庆人民共和国71周年的生日吧。

微信扫一扫|长按识别,进入读者交流群

1
0
3
0
1
0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