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邮件门”刺破了美国民主气泡

作者:翁淮南 来源:党建网 2016-08-04 641

●根据最新预测,希拉里或将胜出。从新“邮件门”事件公关上看,希拉里略胜一筹。毕竟,她是拥有40多年从政经验的老牌政客。靠耍嘴皮子的特朗普若拿不出靠谱的“硬货”,很难走到最后。

●“邮件门”转下去,不管特朗普和希拉里究竟谁会是赢家,但最后都难说美国民主赢了。

美国当地时间7月26日,在费城举行的美国民主党全国代表大会召开前,维基揭秘公布了民主党全国委员会的19252封内部邮件和8034份附件。近两万封邮件像“子母弹”一样仍不断地炸开,把民主党初选中的丑事和总挂着老公克林顿名字的希拉里的虚伪,全部晒在了地球人眼前。

新“邮件门”事件仍在持续发酵。其刺破美国一串串彩色民主“气泡”,也刺破美国民主制度的诸多神话。

一、“邮件门”里装着美国民主的脏乱差

美国政客总爱结缘各类的“门”。在美国民主党全国代表大会上,希拉里成为第一位被美国主要政党确定为总统候选人的女性,这标志着她攀上了职业生涯的巅峰。希拉里本期待通过民主党全国代表大会的总统候选人提名,将自身的选情进一步炒热,但却再次走进了“邮件门”。

此次的“邮件门”不同于上次希拉里“极其粗心地”使用个人服务器处理公务邮件,而是美国民主党全国委员会在这一次的党内初选期间支持希拉里,却打压另一候选人桑德斯。大量邮件显示希拉里竞选团队参与了洗钱和操控不同媒体,并动员一大批水军在帮希拉里。这些新闻稿,有很多是希拉里亲自审定发表的。

共和党总统候选人、大富翁唐纳德•特朗普是特朗普集团董事长及总裁,也是特朗普娱乐公司的创始人。由于担任自己的NBC实镜节目秀《谁是接班人》的主持人,他在节目中常攻击并调侃民主党总统候选人希拉里是“骗子”。

特朗普或许不知道,希拉里作为女权主义领袖,针对她的麻烦对手特朗普,其团队甚至指使一些人故意对女权做恶毒攻击,然后她本人再批驳那些攻击,树立自己的光辉形象。

我们透过“邮件门”看到了美国民主表面光鲜之下相当肮脏的一些东西,处在这个体制宝塔尖上1%的少数人可以轻松操控执政资源,肆意玩弄着普通美国民众的情感。

新“邮件门”发生后,许多评论家认为,这足以葬送希拉里的总统梦甚至她的政治生涯,因为新“邮件门”比她的上一次“邮件门”在性质上更加恶劣,上一次揪出的是她工作不谨慎,导致了非恶意的泄密。但这一次,希拉里触碰了她的职业底线。

《洛杉矶时报》报道称,事件反映出希拉里团队的道德水准,“没有诚信,被认为是希拉里的软肋”。

大家可以预测的是,“邮件门”将会影响到希拉里的选情。但作为一个公共危机,有40多年从政经验的希拉里应当能扛过去。

二、谁赢“邮件门”,都难说美国民主赢了

为实现总统梦,希拉里和特朗普双方早就撕破脸面展开博弈。新“邮件门”出现,使双方博弈有了新话题。

在7月27日举行的一场记者会上,特朗普再次语出惊人,他竟然主动向莫斯科喊话:俄罗斯,如果你在听的话,我希望你能帮忙找到不见了的那3万封邮件。你可能会被我们的新闻界重奖。不管是俄罗斯、中国还是别的什么国家,只要能找到希拉里的邮件,诚实地讲,我希望看到它们。几乎是与此同时,特朗普又在推特上再次表达他的愿望,称希望“俄罗斯或其他任何国家”能和联邦调查局(FBI)分享“希拉里非法删除的邮件”。

据报道,希拉里在任职国务卿期间以私人电邮处理公务,共收发6万多封电邮。她离任后将半数交回国务院,其余约3万封均以“私人邮件”为由,声称全数删除。

连日来,维基解密曝光的“邮件门”丑闻已经成为困扰民主党总统候选人希拉里选情的重大事件,正当希拉里团队苦于找不到俄罗斯间谍“窃取”民主党邮件的证据,以及莫斯科“帮助特朗普选举”的证据时,特朗普的昏话给了他们反击对手的绝佳机会。“这是首次有美国总统候选人鼓励外国势力对自己的政治对手展开间谍活动”,希拉里的资深政策顾问沙利文批评特朗普:“这已从单纯的好奇,从政治课题,演变成国家安全问题。”

于是,美国媒体对于“莫斯科干涉美国大选”新的炒作也开始了:“这无异于叛国罪”“特朗普将国家安全置于危险的境地” “这为有关莫斯科干涉美国大选的争论带来一个惊人的转折”。美国前防长帕内塔说:“特朗普是在要求俄罗斯干涉美国政治!”“一个候选人应该忠于自己的国家。”

美国总统奥巴马也亲自上阵了。7月27日在接受美国全国广播公司(NBC)采访时说,“我想特朗普应该是在俄罗斯得到了很多支持”。7月27日晚,奥巴马发表演说力挺希拉里,并把矛头指向特朗普,说特朗普不是一个“有计划的人、诚实的人”。奥巴马还认为,在安全领域,希拉里“是下一任三军总司令的合适人选”,而“特朗普把我们的军队称作灾难,很显然,他不了解这支世界上最强大的战斗力量。他看低了美国人。”

“邮件门”的反转,让特朗普意识到自己处境的不妙。7月28日在接受福克斯电视台采访时,特朗普解释称,邀请俄罗斯解密希拉里邮件“只是一种讽刺说法”。

路透社与易普索(Ips·s)7月15日公布了在7月11日至15日进行的网上调查结果,显示在可能投票的选民当中,45%支持前国务卿希拉里,33%支持房地产大亨特朗普,其余选民表示两个都不支持。

路透社与易普索(Ips·s)7月26日发布的联合民调显示,共和党候选人特朗普的民意支持率为39%,希拉里为37%。这是自今年5月以来,特朗普在路透社与易普索(Ips·s)民调中首次领先。值得注意的是,正常民调误差率为正负4个百分点,意味着两人候选人基本是并驾齐驱。

另外,根据华尔街日报最新预测,希拉里或将会在大选中胜出。从新“邮件门”事件公关上看,希拉里略胜一筹。毕竟,她是拥有40多年从政经验的老牌政客。靠耍嘴皮子的特朗普若拿不出靠谱的“硬货”,很难走到最后。不过,希拉里即使最后能成为美国总统,她也绝对是“带病上岗”的人。

目前,美国的民主体制早已经过了上升期和鼎盛期。这种体制走到今天有很多糟糕的地方,美国人对此越来越清楚,但他们似乎很无奈。“邮件门”转下去,不管特朗普和希拉里究竟谁会是赢家,但最后都难说美国民主赢了。

三、美国民主制度背后有金钱影子

大选还在热热闹闹地进行。希拉里和特朗普仍在继续攻击。但他们都小心翼翼地避开“金钱选举”话题。

无底线的虚伪竞争和无节制的金钱选举,都是美国政治百病丛生的一个侧面,反映出美国选举制度的结构性弊端。这次“邮件门”显示,美式民主的实际情形已经严重偏离了民主的原则,民主强调的是公平,如果选举中充满了暗箱操作,这样的民主就不能代表公平。

金钱害了美国的“民主制度”。也许在美国政客的演说中能得到“你也可以成为总统”的信息,但天文数字般的竞选资金会把99%人的“总统梦”扼杀在摇篮里,而美国引以为豪的民主制度背后隐藏的都是金钱的“魅影”。

背离了孟德斯鸠、洛克和托克维尔等西方民主思想奠基者理想的“金钱选举”,其大行其道并不是今天才出现的,而是美国社会制度在其发展过程中的必然产物。

100多年前,美国总统竞选时对于竞选捐款、筹款等就无据可循,候选人究竟收到多少捐款、收到了哪些人的捐款等根本不公布,并且也没有任何政府部门或社会组织等来监督、调查,当时的美国民主政治也被人们调侃为“股权政治”、“富人政治”。特别是2010年取消政治献金限制后,金钱的巨大力量更是让美国选举的公正性荡然无存。很多人反问:“讨好富人、权钱勾结、金钱当道、攻击谩骂……这就是所谓的美国民主吗?这就是人类的民主梦吗?

1776年,美国《独立宣言》就已宣称“人人生而平等”是不言而喻的真理。然而,在美国政治领域,不平等却仍然存在:如,选举权的不平等。美国公民拥有法律上的普选权,但选举团制度和高额的选举经费等,导致了选举权事实上的不平等,造就了美国的精英政治和等级政治。如,政治参与的不平等。因为财富能力、社会地位和组织身份等政治资源的不平等,决定了公民在参与政策过程和控制国家权力方面的机会与权利的不平等。强势利益集团可以通过金钱力量和游说集团等影响控制立法、行政和司法机构等的决策活动。如,政治功能履行的不公平。对于那些拥有公民能力的个体而言,当其受到政府决策约束时,政府没有平等地考虑他们的幸福和利益。

2016年4月,国新办公布的《2015年美国的人权纪录》显示:美国目前有3亿多人口,私人枪支保有量逾3亿支。过去10年里,超过400万美国人成为袭击、抢劫和其他涉枪犯罪的受害者。据美国枪支暴力档案室发布的《2015年枪支暴力伤亡统计》,美国当年共发生枪击事件51675起,其中大规模枪击事件329起;共造成13136人死亡、26493人受伤。

面对民众控枪呼声,而美国总统奥巴马自上任以来,并未在控枪方面着力推动新举措或取得任何实质成果。因为美国每年新枪销量达450万支,枪支背后有军火商的巨大利益。

金钱政治暴露民主虚伪性。《华盛顿邮报》报道指出,近80%的美国人对政治系统的运作方式不满意,45%的人更是说他们非常不满。对此,美国前总统吉米·卡特发出“美国已经不再是民主国家了”的感慨。美国总统2016年国情咨文也承认金钱对政治的影响很大,称“少数家族和幕后利益集团利用资金影响选举”。

这次“邮件门”事件,也充分说明了美国的政治制度与民主体制并不像其宣扬的那么完美。美国民主制度没有资格成为世界的标杠。

纵观美国的历次大选,每次都会出类似“邮件门”事件这样的幺娥子。不过,美国政治上的种种丑闻没有影响一些美国精英他们的优越感,他们宣扬再差的美国也比其他地方强。由于美国目前仍是地球上的老大,这使得一些美国人自我的良好感觉仍然得以持续。这种自我的良好感觉,也影响了美国之外的大量美粉。目前,在第三世界国家里的一些人,他们对美国制度仍然是真诚膜拜的。

事实上,“西方的月亮并不比较圆”,世界各国根据本国国情和历史文化,选择和构建最适合的政治制度,才是对本国人民真正负责任的做法,也体现了人类文明多样性的应有之义。

微信扫一扫|长按识别,进入读者交流群

2
0
0
0
0
0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