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勇:俄乌冲突是专制对民主吗?

作者:陶勇 来源:红色文化网 2022-04-25 1545

陶勇:俄乌冲突是专制对民主吗?

俄乌冲突是专制对民主?

首先,俄乌冲突绝不是什么专制国家对民主国家的野蛮进犯,因为俄罗斯虽然高度集权,但总统普京却不折不扣是民选的。相反,乌克兰总统泽伦斯基也是颜色革命推翻民选总统后的受益者。

更有甚者,泽伦斯基利用战时总统权力,一举封杀乌克兰十来个政党的活动,这就意味着以后只有泽伦斯基可以再次当选总统,其他党派领袖无缘参选,这就是典型的专制行径。

事实上,新加坡总统一语道破天机:俄乌战争与专制和民主没关系!

美欧加持俄军必败?

目前,美国开始给乌克兰提供重武器,表面上看,是俄罗斯和乌克兰之间的军事冲突,实际上乌克兰只不过是美国的一颗棋子:“战至只剩一个乌克兰人!”这是美欧豪迈的口号。所以,俄乌冲突实际上俄美欧冲突——美欧仅仅没下场而已——从击沉莫斯科战舰到击落苏—35战机,都绝不是乌克兰一己之力所能,背后都有美欧支持。

据悉,马科斯星链就暗中帮助乌克兰,而美国最近提出倡议,大家停止反卫星实验。美国是反卫星实验的始作俑者,但现在因为中俄等国都具有反卫星能力,去年俄罗斯发射导弹击毁一枚自家报废卫星,中国也曾分别用导弹和激光击毁自己的报废卫星,所以美国着急,怕人家毁掉他的卫星(星链)。

不过,虽然美欧大举武器援助乌克兰,但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这些武器短期内会给俄罗斯制造些许麻烦,但没法形成可观战斗力。你想,美欧给乌克兰提供的反坦克导弹与防空导弹都是分别数万枚、共计十几万枚——早就超过俄军坦克飞机的数量,按说俄军坦克飞机早就被打光了。然而事实并非如此,乌克兰的天空依然姓俄。而在马里乌波尔,通过卫星拍摄的战场照片,笔者惊讶发现整个城市地表犹如过了一遍火一样,但却未发现坦克、装甲车和车辆被击毁后的残骸,这说明乌军导弹已经耗尽。而美国公开承认,他们无法跟踪掌握乌军使用美援武器具体使用状况。网上曾有一则视频,乌东民兵武装人员与乌军士兵做交易,乌军一个士兵开来一辆北约装甲战车、还附送一具尚未开用的单兵毒刺导弹发射系统,乌军士兵还说车载计算机系统随车赠送,但之前的数据不能给出……

这跟奇葩吧?事实上,当俄军进攻乌西时,遭到抵抗比较严厉,因为哪是人家保家卫国。但乌东对于大多来自乌西的乌军而言,恐怕就不太愿意血洒疆场。要不然怎么把美国北约支援的武器弹药给偷偷卖掉呢?

网上还有一个视频,乌军从居民楼上向下面楼道间缓缓开进的俄军坦克发射导弹,结果导弹命中坦克顶部爆炸后仅仅引燃炮塔顶部外置物(帆布遮蓬困卷之类),对坦克毫无影响,看着继续行驶的坦克,乌军士兵破口大骂——据悉,反坦克导弹发射后有距射手25米的安全距离(命中目标不爆炸),即便超过25米,但距离太近,可能导弹飞行距离过短产生的动能不够,弹头爆炸后不能形成高温金属融化射流,难以击穿坦克装甲。

事实上,到目前为止,网上出现很多乌军击毁俄军坦克装甲车和作战辅助车辆的报道,但笔者每每认真数数,发现每个场景里出现的战车残骸,统统没有超过十辆。可见,每次仅仅零星几个俄军的战车被击毁而已。

美国北约出钱出枪炮,乌克兰出人打仗,最后,乌克兰经济入不敷出——泽伦斯基要求美欧援助500亿美元,就是因为战争带来巨量经济损失,所以,最后乌克兰会因为经济无法支撑而跟俄罗斯妥协——美国欧盟不可能完全填补乌克兰战损经济的巨大窟窿。

制裁只给俄方带来损害?

自俄乌开战以来,西方连续五六轮制裁,但迄今为止,对俄罗斯并未伤筋动骨、动摇作战根基。相反,美欧国内因为能源涨价带来的物价上涨,反而拖累经济发展。而欧盟一时无法摆脱俄罗斯能源的困境,制裁成了制裁,令人不忍好笑、喷饭。

据《纽约时报》报道,欧盟对俄国祭出的第5轮制裁,禁止进口俄煤首度触及敏感能源领域。但这次较前几轮更难达成共识,且仍不乏例外与豁免,凸显欧盟制裁力度濒临自身的临界。

“纽约时报”指出,第5轮制裁含有涉及44亿美元的俄罗斯煤矿禁令,要求即刻在新合约生效。但在德国坚持下保有让旧合约继续4个月的过渡期,从而削弱对德、俄双边的冲击。

此外,欧盟执委会原本雄心勃勃打算禁止所有3500艘由俄国公司所营运的船只进入欧盟港口,后来也限缩成只针对悬挂俄罗斯旗帜船只,打击面瞬间只剩1/3,大量俄企运营但悬挂低税负国家旗帜的船只仍不受影响。

复杂情况也反映想禁止俄国石油、天然气的挑战艰钜。尽管乌克兰大声疾呼、美国和越来越多欧洲成员也支持全面禁止,但不少欧盟国家依赖俄罗斯石油与天然气甚深,不愿见供应突然削减。

欧盟外交和安全政策高级代表波瑞尔(Josep Borrell Fontelles46日在欧洲议会发表谈话时说:“我们虽已援助乌克兰近10亿欧元,看起来很多,但我们光每天付给蒲亭的天然气费用就是这个数字;自开战以来我们给乌克兰10亿欧元供御敌,相较之下却已付给俄国350亿欧元。

事实上,欧盟国家虽然减少了购买俄罗斯能源,但是由于制裁带来能源涨价,俄罗斯卖出更少能源却获得更多金钱——普京每天攻打乌克兰耗费的军费,就通过卖给欧盟国家能源把军费钱挣回来了,所以,美国(今年六月制裁俄罗斯生效之前)加紧购买俄罗斯石油,德国、法国和意大利等北约国家也一样,通过购买俄罗斯能源帮普京“承担”了打乌克兰的军费——加上美欧援助乌克兰的费用,美国北约貌似左手打右手,反正都是他们出钱让俄乌打拼。

如今,在俄乌战争与新冠疫情影响下,欧元区通胀创历史记录,尴尬不尴尬?

日前,据欧盟统计局表示,俄乌战争和新冠疫情对经济的影响正在继续推动价格上涨,3月份欧元区通货膨胀率已达到欧元问世以来的最高水平。

据悉,欧元区的商品和服务价格在3月份达到了历史最高水平,部分原因是俄乌战争造成的能源价格飙升。

欧盟统计局作出明确评估之后,将之前估计的3月份消费者价格同比通胀率由7.5%修正为7.4%。这已经远远高于欧洲央行(ECB)政策所设定的2%的最佳通胀率。今年2月份的同比通胀率为5.9%

美国财长警告,欧盟能源禁令将明显推高全球油价,并对欧洲和世界其他地区产生破坏性影响,同时让俄罗斯从油价上涨中获益。比较滑稽的是,作为制裁的始作俑者,美国财长耶伦421日在华盛顿举行的一场新闻发布会上说:“从中期来看,欧洲显然需要减少其在能源方面对俄罗斯的依赖,但当我们考虑欧洲完全禁止例如石油进口时,我们需要谨慎。”

因为制裁导致的选边站也令美国顿生些许挫折感,比如印度“反水”站队俄罗斯——印度军备系统全是俄国货,没有俄罗斯技术,印军陆海空三军包括战略导弹部队均无法运转,一旦跟中国开战,会被摁在地上搓打……

而印度与俄罗斯“准结盟”,必然与美国围堵中国的印太战略貌合神离,这当然令美丽国难以接受但却无可奈何——如果美国制裁印度,无异于把它推向中国怀抱——没有印度在印度洋、南中国海加持封堵中国,美国南海围堵中国的企图很可能落空。

谁是俄乌冲突的赢家?

起初,大家都认为美国是最大的赢家,中国也躺赢——乌克兰与欧盟(北约)肯定是输家(俄罗斯还需要再看)——但现在,综合衡量美中都是有得有失。

先说美国,一开始,觉得他净赚不陪,但现在,制裁成了自裁,美国始料未及无法独善其身了。

俄乌战争目前对美国经济直接打击较小,但以后呢?因为制(自)裁导致的去美元化——尽管时日还长、美元霸权并非吹风就消,但亚洲、非洲和中东不少国家的本币结算,必然导致美元霸权少割韭菜了。

对于中国而言,也并非躺赢,相对而言但赢多输少。

乌克兰早就是中国“一带一路”的响应者,乌克兰基辅等城市的地铁系统、马里乌波尔港口系统,还有很多城市的不少项目,全是中国承建的。并且,中国建设这些项目是采取垫付资金,等项目运营后先帮助管理获得回报,等一定年限收回投资后移交乌克兰自行经营。

由于美国失策,导致中俄背靠背,美国双手难敌四拳,尽管不把俄罗斯当对手,但是美国也惧怕中俄联手。而且,是美国在逼着中国与俄罗斯靠拢的。

据悉,由于国内高通胀的缘故,美国正在考虑终止对华制裁、取消对华关税。对中国有利的是,当今世界已经不是美国霸权天下,已经渐渐分化为美欧、中俄和非洲发展中国家——还记得毛主席早年的三个世界划分理论吗?历史转了一圈又回来了,只不过,今天的历史不是周而复始的简单重复,而是螺旋式上升!

总之,伴随俄乌战争,中国的国际地位明显上升,在中西两大阵营中,中国帮谁谁赢,举足轻重!

当前,人民币国际化迈出小步,获益明显。作为能源缺乏国家,中国可以购买更多价格优惠的俄罗斯能源:煤炭、石油和天然气——这比远涉重洋,从中东买石油、澳大利亚买煤炭和美国买液化天然气性价比高多少?

逆全球化成为不可逆的现实选择?

美国前总统川普上任后,意欲“让美国重新伟大”并企图通过与中国脱钩来实现,欧美政府多年来一直呼吁回流——将外国投资从中国转移出去。然鹅,疫情无情粉碎了川普的美丽梦幻。疫情在美国欧洲肆虐,令他们更加依赖中国的产业链,结果,中美顺差在美国贸易战背景下更加增大。

事实上,欧美国家要和中国脱钩不是那么容易,彼此已经形成产业生态链。

但是,在新冠疫情中依赖中国、疫情缓解后痛定思痛的西方国家与中国脱钩的欲望更加甚嚣尘上。而在科技层面,美国和中国目前正处于部分或“软”技术脱钩的轨道上。为应对完全脱钩的最坏情况,两国都实施了促进国内技术创新和减少相互依赖的政策。不过,过去两年里中国控制疫情相对成功,社会层面基本正常运行,金融市场的相对开放以及经济的高速增长使得海外直接投资(FDI)连续两年大规模增长。

根据国家外汇管理局的数据,FDI 2021 年增长了三分之一,达到 3340 亿美元。这是在2020FDI增长10%、中国超过美国成为全球最大外资流入国基础之上的连续增长。

就企业而言,跟政府的诉求还是不尽相同,资本无国界,很多企业还是希望在中国继续投资。根据上海美国商会2021 6月中旬7月中旬对300多家在华经营的美国公司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与2020年相比,60%的美国公司表示投资将增加。在中国生产的美国制造商中,有72%未来三年内没有将生产迁出中国的计划,也没有公司将生产从中国迁往美国。中国欧盟商会的年度中国商业信心调查也发现了类似的结果。在中国运营的近600家欧洲公司中,只有9%计划将投资转移到中国以外,这是有记录以来的最低比例。

不过,对于中国来说,居安思危、未雨绸缪。

中国目前是一个两头在外的全球最大市场,风险时时存在,尤其俄乌战争带来的美西方联合制裁俄罗斯的前车之鉴,我们这个十四亿之众的泱泱大国,不能把生存的命根子攥在外国手里。有鉴于此,中国统一大市场呼之欲出——事实上,在几年前习近平视察供销合作社时,笔者就感觉中国会重新恢复过去实践证明有效的政府强力调控下的市场运作方式——而全国供销合作社对于振兴乡村经济不可或缺。

中国必须搞好国内经济大循环,以国内魂环为主,与外向市场为辅的新型国内统一大市场——它既有合理的国家计划性成分,又有自由市场公平竞争的内容——其基核是首先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物质文明的需要、依靠内生的消费能力,提振国家经济发展,实现共同富裕。

逆全球化的西风已经愈来愈烈,中国成竹在胸、以不变应万变!

微信扫一扫|长按识别,进入读者交流群

4
0
0
2
1
0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