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为什么说“历史是最好的老师”?

作者:陈英姿 来源:《党史文汇》 2022-07-23 945

历史是最好的老师

——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史的重要论述

陈英姿

习近平总书记为什么说“历史是最好的老师”?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史的重要论述,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是全党学习党史的重要内容,也是做好各项工作特别是党史和文献工作的科学指引。

一、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史重要论述的集中体现

习近平总书记为什么说“历史是最好的老师”? 

习近平总书记出身革命家庭,非常熟悉党的历史,非常注重从历史中汲取治国理政的智慧和力量。他曾长期在地方工作,在浙江、上海时就对党史工作作出过很多指示。他在浙江时说过,不重视党史工作的干部是没有远见的。2007年党的十七大之后,习近平同志到中央工作,直接分管原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央文献研究室,对党史和文献工作给予了很多指导和关心。在他分管党史和文献工作期间,2010年6月中央颁发了《关于加强新形势下党史工作的意见》,7月召开了第一次全国党史工作会议,为党史和文献工作打开了新篇章。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围绕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这些重要讲话很多涉及关于党史的论述。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史的重要论述,原中央党史研究室宣传教育局编辑过《习近平同志关于党的历史论述摘编》,按专题选编了300多条重要论述。原中央党史研究室科研管理部编辑过《习近平论中国共产党历史》,选编了习近平总书记40篇重要讲话和文章。2018年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成立后,编辑过《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史、文献、编译工作重要讲话》,汇集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史、文献、编译工作的重要论述。2019年,又在《习近平论中国共产党历史》一书基础上,增加7篇新文章,编辑了《习近平论党史和文献工作》,为全国党史和文献部门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提供了辅助读物。

2021年2月,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编辑的习近平总书记的专题文集《论中国共产党历史》,是第一本公开出版的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史重要论述的著作,收入了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围绕党史发表的一系列重要论述,一共40篇,其中16篇是第一次公开发表。这本书为全党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提供了权威教材。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习近平总书记所作的关于《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的说明、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的重要讲话,都是关于党史的重要论述。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史的重要论述,集中体现在他关于重大历史事件纪念庆祝活动、重要人物诞辰纪念活动的讲话中,体现在阐述阐释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的讲话中,体现在视察考察地方工作特别是参观瞻仰革命遗址遗迹的讲话中,体现在各方面工作特别是历史工作的批示指示中。这些重要论述,系统回顾了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不懈奋斗的光辉历程,深入总结了党在各个历史时期创造的理论成果、积累的宝贵经验、铸就的伟大精神,深刻阐明了中国共产党为中华民族作出的伟大贡献,为解决人类问题提供的中国智慧中国方案,展望了党和人民事业发展的光明前景。这些重要论述,是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必读物和“指南针”,对于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认真学习党史,深入研究党史,编纂写好党史,全面宣传党史,科学运用党史,意义重大而深远。

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史重要论述的主要内容

习近平总书记为什么说“历史是最好的老师”?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史的重要论述,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重要论述,立意高远,内涵丰富,思想深刻。对这些重要论述和内容,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史工作的重要论述,中央领导同志作过多次概括。

2015年4月,栗战书同志在全国党史研究室主任会议上从五个方面作了概括:一是关于党的历史和党史工作的地位、作用的重要论述;二是关于“党史姓党”的重要论述;三是关于“党史研究是党史工作的中心”的重要论述;四是关于树立科学历史观的重要论述;五是关于加强对党史工作领导的重要论述。

2017年3月,栗战书同志到原中央党史研究室调研时发表讲话,在总体理解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史和党史工作重要论述的基础上,重点提出五个重大问题:一是党史工作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二是要为党、为人民、为社会主义服务;三是党史研究要坚持以史鉴今、资政育人这一根本任务;四是要正确把握党的历史的主题和主线、主流和本质;五是要坚决防止和抵制历史虚无主义。

2021年2月,丁薛祥同志在全国党史和文献部门主要负责人会议上发表讲话,从政治属性、重要作用、主要任务、正确方向、科学方法等方面,概括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史和文献工作的重要论述。他指出,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准确把握党史和文献工作的政治属性、重要作用、主要任务、正确方向、科学方法,更好发挥以史鉴今、资政育人作用,更好为党和国家工作大局服务,不断开创党史和文献工作新局面。

同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从九个方面概括了党的十八大以来他关于党史的一些重要观点。

第一,中国共产党已经发展成为一个走过百年光辉历程,在最大的社会主义国家执政70多年,拥有9100多万党员的世界上最大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

第二,历史是最好的老师。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是中国近现代以来历史最为可歌可泣的篇章,历史在人民探索和奋斗中造就了中国共产党,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又造就了历史悠久的中华文明新的历史辉煌。

第三,学习党的历史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党和国家各项事业继续向前推进的必修课,这门功课不仅必修,而且必须修好。

第四,中国革命历史是最好的营养剂,重温这部伟大历史,能够受到党的初心使命、性质宗旨、理想信念的生动教育,必须铭记光辉历史,传承红色基因。

第五,要学习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广大党员要以学习党的历史为重点,做到知史爱党、知史爱国。

第六,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就是党与人民心心相印、与人民同甘共苦、与人民团结奋斗的历史。

第七,全面宣传党的历史,充分发挥党的历史以史鉴今、资政育人的作用,是党和国家工作大局中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

第八,回顾历史不是为了从成功中寻求慰藉,更不是为了躺在功劳簿上、为回避今天所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寻找借口,而是为了总结历史经验、把握历史规律,增强开拓前进的勇气和力量。

第九,要坚持用唯物史观来认识历史,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分清主流和支流,坚持真理,修正错误,发扬经验,吸取教训。

对党史和文献工作者来说,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史的重要论述,既是政治学习,也是理论学习,更是业务学习。这些重要论述,为做好党史和文献工作提供了理论指导、基本遵循和科学方法。

三、历史、现实、未来是相通的

习近平总书记为什么说“历史是最好的老师”? 

历史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形成、发展及其盛衰兴亡的真实记录,是前人的“百科全书”,是前人各种知识、经验和智慧的总汇。毛泽东同志曾说过:“读历史是智慧的事”“马克思主义者是善于学习历史的”“只有讲历史才能说服人”“看历史,就会看到前途”。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历史是最好的老师”“中国革命历史是最好的营养剂”、历史“是最好的清醒剂”、党史和新中国史是“必修课”。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历史、现实、未来是相通的。历史是过去的现实,现实是未来的历史。”历史是从昨天走到今天再走向明天,历史的联系是不可能割断的。今天遇到的很多事情都可以在历史上找到影子,历史上发生过的很多事情也都可以作为今天的镜鉴。用伟大成就激励人,用优良传统教育人,用成功经验启迪人,用历史教训警示人,有助于人们从不断认识和把握历史规律中找到开拓前进的正确方向和正确道路,在对历史的深入思考中做好现实工作、更好走向未来。

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是历史实现自身价值的重要途径;以史鉴今、资政育人,是历史的优势和作用所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资政,就是通过深入的研究成果,用丰富的历史经验为党和政府提供决策;育人,就是通过富有成效的历史学习和教育,在引导舆论、提高广大党员干部群众的思想道德水平上发挥作用。历史以史鉴今、资政育人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增强人们对党和国家的感情,激发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坚定必胜信心和决心;向人们提供历史经验,提高工作能力和水平,把握历史发展规律;使人们“知史爱党,知史爱国”,得到教益、受到启迪、获得力量。这也就是习近平总书记说的,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讲话强调:“在全党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是牢记初心使命、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伟业的必然要求,是坚定信仰信念、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要求,是推进党的自我革命、永葆党的生机活力的必然要求。”新时代中国共产党要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必须重视、研究、借鉴历史,通过发挥党史以史鉴今、资政育人的作用,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提供智慧和力量。

四、百年党史的起点和分期

习近平总书记为什么说“历史是最好的老师”? 

毛泽东同志指出:“研究中国共产党的历史,还应该把党成立以前的辛亥革命和五四运动的材料研究一下。不然,就不能明了历史的发展。”习近平总书记要求把党的革命史、创业史、奋斗史的研究与1840年以来中国历史的研究衔接起来,深刻阐释是历史和人民在艰苦探索中选择了中国共产党、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选择了改革开放。只有把党的历史放在中国近代以来的历史背景、历史过程中,才能深刻认识党的初心和使命,才能深入了解百年党史的发展脉络和过程。

2013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20周年讲话中指出,我们党领导的革命、建设、改革的伟大实践是一个接续奋斗的历史过程,是一项救国、兴国、强国,进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完整事业。历史是一个接续奋斗的过程,也是一个连续发展的过程。

2014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邓小平同志诞辰110周年讲话中指出,要坚决做到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成果决不能丢失,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成就决不能否定,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建设的方向决不能动摇。这就是“三个决不能”。

2013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新进中央委员会的委员、候补委员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研讨班发表讲话强调,不能用改革开放后的历史时期否定改革开放前的历史时期,也不能用改革开放前的历史时期否定改革开放后的历史时期。我们一般称之为“两个不能否定”。

2017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经过长期的奋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政治判断。党的十九大后宣讲十九大精神时,专门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有一个说法,新时代是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角度提出来的,不是历史学上时代划分的概念。

2018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讲话中指出,改革开放40年来,从开启新时期到跨入新世纪,从站上新起点到进入新时代,提出了“四个新”:新时期、新阶段、新起点、新时代。随着时代的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逐渐成为划分历史时期的里程碑。

2021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提出了“四个伟大成就”: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创造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成就,创造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伟大成就,创造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成就,创造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成就。实际上把党的百年历史划分为四个历史时期。

2021年11月,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第三个历史决议,用四部分内容把党的百年历史划分为四个历史时期:“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伟大胜利”“完成社会主义革命和推进社会主义建设”“进行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

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史的重要论述,我们清楚地看到,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的中国历史,可以这样划分历史时期: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从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到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从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从1949年新中国成立到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从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到2012年党的十八大召开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从2012年党的十八大召开,到2050年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史的重要论述,对厘清一些基本概念,大有裨益。有人常问,党史和新中国史怎么区分?二者研究的内容是有差异的,但现在差异也越来越小。中国革命史、中国近代史、中国现代史等的起止时间是什么?中国革命史,按照我们的理解,时间上限是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下限是1956年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中国近代史时间上限是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下限是1949年新中国成立。中国现代史时间上限是1949年新中国成立到现在。中国近现代史时间上下限是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到现在。中国当代史,是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历史。厘清这些概念,有助于加深对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史重要论述的理解。

五、党的历史发展的主题、主线和主流、本质

习近平总书记为什么说“历史是最好的老师”? 

2010年7月,习近平同志在全国党史工作会议讲话中从党史发展的主题、主线和主流、本质的角度对党史的内容作了概括。他指出,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人民不断为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幸福这两大历史任务而不懈奋斗的历史,是党的历史发展的主题和主线。他强调,党的历史就是党围绕着这个主题、主线领导人民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开展大规模社会主义建设、进行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并取得伟大胜利的历史;是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相结合,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形成丰富发展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伟大成果的历史;是党自觉加强自身建设,保持和发展先进性,经受住各种风险考验而不断发展壮大的历史。这是党的历史发展的主流和本质。简单来说,党的历史发展的主流和本质,就是“三个史”,即党的不懈奋斗史、理论探索史、自身建设史。

2021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的讲话中,提出:中国共产党一经诞生,就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确立为自己的初心使命。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进行的一切奋斗、一切牺牲、一切创造,归结起来就是一个主题: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实际上把党的历史发展的主题明确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和2010年概括的为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幸福这两大历史任务而不懈奋斗的历史,并不矛盾,因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实现中国梦,中国梦的内涵和实质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

2021年6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王沪宁同志在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开馆时讲话指出:建设党史展览馆、举办党史主题展览,就是要展示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在百年奋斗中开辟的伟大道路、建立的伟大功业、铸就的伟大精神、积累的宝贵经验,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和群众深入学习党的不懈奋斗史、不怕牺牲史、理论探索史、为民造福史、自身建设史,深刻认识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汲取不懈奋斗的强大精神力量。这实际上把党的历史发展的主流和本质,由“三个史”发展为“五个史”,即党的不懈奋斗史、不怕牺牲史、理论探索史、为民造福史、自身建设史。

2021年,在起草第三个历史决议过程中,习近平总书记对党史研究提出“六个深入研究”的要求。他在关于《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的说明中,阐述了“六个深入研究”:党中央认为,党的百年奋斗历程波澜壮阔,时间跨度长,涉及范围广,需要研究的问题多。总的是要按照总结历史、把握规律、坚定信心、走向未来的要求,把党走过的光辉历程总结好,把党团结带领人民取得的辉煌成就总结好,把党推进革命、建设、改革的宝贵经验总结好,把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砥砺奋进的理论和实践总结好。具体来说,就是要深入研究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的百年历程,全面总结党从胜利走向胜利的伟大历史进程、为国家和民族建立的伟大历史功绩;深入研究党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百年历程,深化对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的理解和掌握;深入研究党不断维护党的团结、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的百年历程,深刻领悟加强党的政治建设这个马克思主义政党的鲜明特征和政治优势;深入研究党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百年历程,深刻认识党同人民生死相依、休戚与共的血肉联系,更好为人民谋幸福、依靠人民创造历史伟业;深入研究党加强自身建设、推进自我革命的百年历程,增强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的坚定和执着,确保党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坚强领导核心;深入研究历史发展规律和大势,始终掌握新时代新征程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历史主动,增强锚定既定奋斗目标、意气风发走向未来的勇气和力量。这就进一步发展了党的历史发展的主流和本质,也就是由“五个史”发展为“六个史”,即党的不懈奋斗史、理论探索史、政治锤炼史、为民造福史、自身建设史、不断前进史。

了解并把握党的历史,首先要准确理解党的历史发展的主题、主线。1997年党的十五大报告指出:鸦片战争后,中国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中华民族面对着两大历史任务:一个是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一个是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前一任务是为后一任务扫清障碍,创造必要的前提。后来,这两大任务个别词语作了简化,成为: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党的历史发展的主题和主线,就是为实现这两大历史任务而奋斗。前一个历史任务,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新中国成立时就完成了。现在,党正团结带领人民为实现第二个历史任务而不懈奋斗。2012年党的十八大以后,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目标,并把中国梦的基本内涵概括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可以看出,中国梦是和近代中国两大历史任务紧密相联的。2021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的讲话中,实际上把党的历史发展的主题明确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也是把党的历史放在近代以来中国历史长河中观察研究的原因。

从党的历史发展的主题、主线的角度,也就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角度,党的百年历史是怎样发展的呢?2018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提出“三个伟大飞跃”,即:中国共产党诞生后,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团结带领人民经过长期奋斗,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建立起中华人民共和国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进行了社会主义建设的艰辛探索,实现了中华民族从“东亚病夫”到站起来的伟大飞跃。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改革开放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团结带领人民进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的伟大实践,使中国大踏步赶上了时代,实现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到富起来的伟大飞跃。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新时代中国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团结带领人民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全方位、开创性历史成就,发生深层次、根本性历史变革,中华民族迎来了从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三个伟大飞跃”,反映着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人民走过的历史进程,也体现着取得的伟大成就。

“三个伟大飞跃”,简单说就是中华民族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中华民族站起来、富起来已经实现,现在正在向强起来迈进。2017年党的十九大召开前,按照党的十四大以来的惯例,习近平总书记发表了7.26讲话。这个讲话关于“三个伟大飞跃”的表述是,中华民族实现了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到”字放在“站起来”“富起来”之间。党的十九大报告作了调整,把“到”字放在“富起来”“强起来”之间,强调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到”字位置的不同,意思则发生了实质变化。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重要依据,也指明了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的根本任务。

了解并把握党的历史,重要的是在理解党的历史发展的主题、主线的基础上,认识党的历史发展的主流和本质,也就是党史的基本内涵。1991年,原中央党史研究室编写出版了《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卷。这代表着20世纪80年代党史研究的成果和水平。随着俄罗斯公开的共产国际和中国革命文献的翻译和出版,随着新的党史研究成果的涌现,原中央党史研究室从1996年开始对《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卷进行修订。2002年,改为《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一卷,在党的十六大前夕出版。在修订过程中,1997年党的十五大召开,大会报告回顾了一个世纪的历史,提出了近代以来中华民族面临的两大历史任务。为此,《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一卷将原上卷以1911年辛亥革命开篇向前延伸到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用深远的历史视角深刻说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中国近现代社会矛盾发展和人民斗争深入的必然结果,说明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必然性。2000年江泽民同志提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后,如何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导《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卷修订,成为一个重要问题。为此,《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一卷充实了党的七大和七大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全党指导思想的内容,专门论述了毛泽东思想的形成过程、科学内涵、理论体系和历史地位,并且增加了党的自身建设的内容,各编将党的建设内容单独列出节或目,并对不同历史时期党的建设的经验教训进行总结,反映了党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光辉历程。《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卷的修订,大大深化了对党史内涵的认识。2002年10月,原中央党史研究室主任孙英在《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一卷出版座谈会上发言指出:从本质和主流上看,我们党进行民主革命28年的历史,是一部领导中国各族人民为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而不屈不挠地斗争直至取得最后胜利的历史,是一部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历史,也是党不断加强自身建设、不断发展壮大的历史。1995年,《中国共产党历史》中卷编写工作正式启动。2011年《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二卷出版。在编写过程中,进一步深化了对党史内涵的认识。2010年7月全国党史工作会议召开,中央10号文件和习近平同志的讲话,就写入了这方面的内容。2021年,党的历史发展的主流和本质又发展为“五个史”“六个史”。党的历史发展的主流和本质,也就是党史的基本内涵,无论是“三个史”还是“五个史”“六个史”,最核心的就是不懈奋斗史、理论探索史和自身建设史。

不懈奋斗史,就是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人民为实现两大历史任务而不断进行革命、建设、改革、复兴的奋斗历史。过去,我们曾用“三件大事”概括不懈奋斗史。也就是中国共产党在百年波澜壮阔的历史进程中,完成和推进了三件大事:第一件大事,就是党团结带领人民,经过28年浴血奋战,推翻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彻底结束了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彻底结束了旧中国一盘散沙的局面,实现了中国从几千年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第二件大事,就是党团结带领人民,经过29年艰辛探索,完成了社会主义革命,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完成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为中国发展富强、中国人民生活富裕奠定了坚实基础,实现了中华民族由不断衰落到根本扭转命运、持续走向繁荣富强的伟大飞跃。第三件大事,就是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人民,合乎时代潮流、顺应人民意愿,进行改革开放新的伟大革命,开创、坚持、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破除阻碍国家和民族发展的一切思想和体制障碍,极大激发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创造性,极大解放和发展了社会生产力,极大增强了社会发展活力,使中国大踏步赶上时代,实现了中国人民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这三件大事,对应着党的历史上三个历史时期,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主题是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的主题是建设,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主题是改革。党的十八大标志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新时代的主题是复兴。这样,三件大事就发展成为四件大事。

理论探索史,就是中国共产党为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形成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创新历史。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初,在党的一大上就把马克思列宁主义作为指导思想写在自己的旗帜上。党的六届六中全会鲜明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命题。党的七大把毛泽东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十五大把邓小平理论写在党的旗帜上,党的十六大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党的指导思想,党的十八大把科学发展观作为党的指导思想,党的十九大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随着实践的发展,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将不断推进。

第三个历史决议进一步肯定了毛泽东思想对中国革命和建设的伟大意义,强调:“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创造性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作了新的概括和定位,指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党“从新的实践和时代特征出发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科学回答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发展阶段、根本任务、发展动力、发展战略、政治保证、祖国统一、外交和国际战略、领导力量和依靠力量等一系列基本问题,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了再概括再提炼,指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强调:“党确立习近平同志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确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地位,反映了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心愿,对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对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具有决定性意义。”

自身建设史,就是中国共产党在团结带领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复兴的历史进程中,为保持党的先进性、纯洁性而加强自身建设的历史。中国共产党作为革命党、执政党,党的建设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无论中国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党都始终认识到,只有加强自身建设,才能实现党的奋斗目标,并一直把党的建设作为党和国家事业取得胜利的重要法宝。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为了在农民和其他小资产阶级占人口大多数的国家建设一个全国范围的、广大群众性的、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完全巩固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提出了党的建设伟大工程的战略任务。改革开放以来,党面对“四大考验”和“四种危险”,围绕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这两大历史性课题,把党的建设提到新的伟大工程的高度。新时代,党大力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按照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的要求,把制度建设贯穿其中,深入推进反腐败斗争,不断增强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能力,进行党的自我革命,全面从严治党,确保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充分发挥党的领导核心作用。

六、党史上的重大事件、重要会议、重要文件、重要人物

习近平总书记为什么说“历史是最好的老师”? 

2019年7月,中央“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领导小组印发《关于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中认真学习党史、新中国史的通知》,要求把学习领悟党史、新中国史作为牢记党的初心和使命的重要途径,组织引导党员干部认真学习党史、新中国史,了解党史、新中国史的重大事件、重要会议、重要文件、重要人物,了解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艰苦卓绝的斗争历程,了解中国近代以来170多年的斗争史、中国共产党98年的奋斗史、新中国70年的发展史,了解党的光荣传统、宝贵经验和伟大成就,在深入学习和不断领悟中,弄清楚我们从哪里来、往哪里去,弄清楚艰苦卓绝是什么、是怎么来的,做到知史爱党、知史爱国,做到常怀忧党之心、为党之责、强党之志。2021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强调:要“正确认识和科学评价党史上的重大事件、重要会议、重要人物”。历史是由事件、会议、文件、人物、机构、遗址、精神等组成的。党史中的重大事件、重要会议、重要文件、重要人物,是党史的重要要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史的重要论述,提及很多重大事件、重要会议、重要文件、重要人物,这些构成了党史的重要内容。

重大事件。

事件是党史的核心内容。根据重要性和影响性,事件可分成不同层次,如重大事件、特殊事件、重要事件、一般事件等。习近平总书记对党史中很多重大事件都有论述。对三大历史性事件,指出,建立中国共产党、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推进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五四运动以来中国发生的三大历史性事件,是近代以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三大里程碑。对南昌起义等三大起义,指出,1927年8月1日,南昌城头一声枪响,拉开了我们党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大幕。南昌起义连同秋收起义、广州起义以及其他许多地区的武装起义,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革命战争、创建人民军队的开端,开启了中国革命新纪元。对红军长征,指出,红军长征是20世纪最能影响世界前途的重要事件之一。长征历时之长、规模之大、行程之远、环境之险恶、战斗之惨烈,在中国历史上是绝无仅有的,在世界战争史乃至人类文明史上也是极为罕见的。在漫漫征途中,红军将士同敌人进行了600余次战役战斗,跨越近百条江河,攀越40余座高山险峰,其中海拔4000米以上的雪山就有20余座,穿越了被称为“死亡陷阱”的茫茫草地,用顽强意志征服了人类生存极限。对抗日战争,指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是正义和邪恶、光明和黑暗、进步和反动的大决战。九一八事变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起点,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七七事变是中国全民族抗战的开端,由此开辟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抗日战争14年,中国军民伤亡多达3500万人。对抗美援朝战争,指出,抗美援朝战争,是在交战双方力量极其悬殊条件下进行的一场现代化战争。中国人民志愿军同朝鲜军民密切配合,首战两水洞、激战云山城、会战清川江、鏖战长津湖等,连续进行5次战役,此后又构筑起铜墙铁壁般的纵深防御阵地,实施多次进攻战役,粉碎“绞杀战”、抵御“细菌战”、血战上甘岭,创造了威武雄壮的战争伟业。对改革开放,指出,中国共产党之所以在上个世纪70年代作出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主要取决于三点,一是取决于对“文化大革命”的深刻反思;二是取决于对中国发展落后的深刻反思;三是取决于对国际形势的深刻反思。多年来,中国人民的面貌、社会主义中国的面貌、中国共产党的面貌能发生如此深刻的变化,中国能在国际社会赢得举足轻重的地位,靠的就是坚持不懈推进改革开放。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指出,搞家庭联产承包制,把土地所有权和承包经营权分开,所有权归集体,承包经营权归农户,这是我国农村改革的重大创新。现在,把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分为承包权和经营权,实现承包权和经营权分置并行,这是我国农村改革的又一次重大创新。对分税制,指出,现行财税体制是在1994年分税制改革的基础上逐步完善形成的,随着形势发展变化,已经不完全适应合理划分中央和地方事权、完善国家治理的客观要求。对国有企业改革,指出,国有企业经过多年改革,总体上已经同市场经济相融合,同时也积累了一些问题、存在一些弊端,需要进一步推进改革。

重要会议。

党的决策主要是通过会议作出的。会议是党治党、治国、治军的重要形式。党的会议包括全国代表大会、中央全会、全国代表会议等。中国共产党已经走过100年的光辉历程,迄今为止召开了19次全国代表大会、95次中央全会。中央全会从党的六大开始。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的六大、七大各召开了7次全会,共14次全会。新中国成立后,党的八大召开了12次全会,党的九大、十大分别召开了2次、3次全会,到党的十一大前共召开了17次全会。从党的十一大开始,中央全会制度逐步完善,除党的十三大召开了9次全会外,到党的十八大,每次都召开7次全会,十九届中央委员会已召开6次全会,共召开了64次全会。党的历史上还召开过3次全国代表会议,即八七会议、遵义会议、瓦窑堡会议。此外,还有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政协全国委员会会议、国务院常务会议、中央纪委会议等。习近平总书记对很多重要会议都作过重要论述。对党的一大,指出,上海党的一大会址、嘉兴南湖红船是我们党梦想起航的地方。我们党从这里诞生,从这里出征,从这里走向全国执政。这里是我们党的根脉。对遵义会议,指出,中央召开的遵义会议,是我们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这次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同志在红军和党中央的领导地位,开始确立了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马克思主义正确路线在党中央的领导地位,开始形成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这是我们党和革命事业转危为安、不断打开新局面最重要的保证。对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指出,1978年12月召开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提法,确定把全党工作的着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作出实行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实现了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对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划时代的,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历史新时期。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也是划时代的,开启了全面深化改革、系统整体设计推进改革的新时代,开创了我国改革开放的全新局面。

重要文件。

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主要体现在党的文件之中。文件也是党治国理政的重要形式。习近平总书记在重要论述中,提到很多重要文件。在学习党章、庆祝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成立大会、庆祝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成立大会等讲话中,均提到《中国共产党章程》《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在纪念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朱德、任弼时、邓小平、陈云、胡耀邦、万里、刘华清等同志诞辰讲话中,提到很多重要文献,也涉及很多重要文献。如毛泽东的《矛盾论》《实践论》《论十大关系》,刘少奇的《论共产党员的修养》,周恩来在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作的《政府工作报告》,邓小平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和南方谈话等。在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四中全会、五中全会、六中全会和党的十九大、十九届三中全会、四中全会、五中全会、六中全会的讲话中,提到了十八大报告、十九大报告和几次全会通过的决定和文件。这些文件,都是党的重要文件,在党的历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重要人物。

历史是人民创造的。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体。领袖在历史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朱德、任弼时、邓小平、陈云、胡耀邦、万里、刘华清等同志诞辰时发表了重要讲话,高度评价了他们为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幸福所作出的贡献。对毛泽东同志,指出,毛泽东同志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理论家,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开拓者,是近代以来中国伟大的爱国者和民族英雄,是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核心,是领导中国人民彻底改变自己命运和国家面貌的一代伟人。毛泽东同志毕生最突出最伟大的贡献,就是领导党和人民找到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正确道路,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任务,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取得了社会主义建设的基础性成就,并为我们探索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积累了经验和提供了条件,为党和人民事业胜利发展、为中华民族阔步赶上时代发展潮流创造了根本前提,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和实践基础。对邓小平同志,指出,邓小平同志是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公认的享有崇高威望的卓越领导人,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久经考验的共产主义战士,中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创者,邓小平理论的主要创立者。邓小平同志对党和人民的贡献,是历史性的,也是世界性的。邓小平同志的贡献,不仅改变了中国人民的历史命运,而且改变了世界的历史进程。邓小平同志赢得了中国人民衷心爱戴,也赢得了世界人民广泛尊敬。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抗日战争一系列重要讲话中,在会见全国总工会领导的重要讲话中,提到很多英模人物、先进人物的事迹和精神。他指出,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包括抗战英雄在内的一切民族英雄,都是中华民族的脊梁,他们的事迹和精神都是激励我们前行的强大力量。他在论述中,提到的党史人物有陈望道、沂蒙六姐妹、焦裕禄、雷锋等;抗日将领杨靖宇、赵尚志、左权、彭雪枫、佟麟阁、赵登禹、张自忠、戴安澜等,抗日英雄群体八路军“狼牙山五壮士”“刘老庄连”、东北抗联八位女战士、国民党军“八百壮士”;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赵占魁、吴运铎、甄荣典、孟泰、王进喜、邓稼先、蒋筑英、时传祥、孔祥瑞、窦铁成、王启明、徐虎、邓建军、王顺友、吴登云、吴大观等;先进人物如罗阳、兰辉、龚全珍、袁隆平、郭明义等。这些年受到表彰的改革先锋、最美奋斗者、国家功勋代表、“七一勋章”获得者等,也是重要党史人物。

七、党的伟大成就、宝贵经验、光荣传统

习近平总书记为什么说“历史是最好的老师”? 

2021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指出:“我们党历来重视党史学习教育,注重用党的奋斗历程和伟大成就鼓舞斗志、明确方向,用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坚定信念、凝聚力量,用党的实践创造和历史经验启迪智慧、砥砺品格。”党的伟大成就、宝贵经验、光荣传统是党史的重要组成部分。

伟大成就。

中国共产党100年来团结带领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战胜了各种艰难险阻,取得了一个又一个胜利,创造了波澜壮阔、惊天动地的历史,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取得的伟大成就,可以用“一、二、三、四”来概括。“一”就是一个根本成就。中国共产党长期奋斗、创造、积累的根本成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也是党和国家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由道路、理论体系、制度、文化构成的,四者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道路是实现途径,理论体系是行动指南,制度是根本保障,文化是精神支撑,四者构成了相互关联和相互渗透的有机统一体,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最鲜明特色。“二”就是“两大奇迹”。新中国成立70多年来,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创造了世所罕见的经济快速发展奇迹和社会长期稳定奇迹。“三”就是“三次伟大飞跃”。中国共产党在实践中取得成就的最显著特征,就是实现、迎来了三次伟大飞跃,即实现了中华民族从东亚病夫到站起来的伟大飞跃,实现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到富起来的伟大飞跃,迎来了中华民族从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四”就是四个伟大成就。中国共产党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团结带领中国人民,浴血奋战、百折不挠,创造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成就;自力更生、发愤图强,创造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伟大成就;解放思想、锐意进取,创造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成就;自信自强、守正创新,统揽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创造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成就。

习近平总书记对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人民取得的伟大成就,给予了高度肯定和评价。他于2016年庆祝建党95周年大会的重要讲话中强调:“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取得的伟大胜利,使具有5000多年文明历史的中华民族全面迈向现代化,让中华文明在现代化进程中焕发出新的蓬勃生机;使具有500年历史的社会主义主张在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成功开辟出具有高度现实性和可行性的正确道路,让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焕发出新的蓬勃生机;使具有60多年历史的新中国建设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中国这个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在短短30多年里摆脱贫困并跃升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彻底摆脱被开除球籍的危险,创造了人类社会发展史上惊天动地的发展奇迹,使中华民族焕发出新的蓬勃生机。”历史在人民的探索和奋斗中造就了中国共产党,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又造就了新的历史辉煌。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取得的伟大成就证明,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只有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宝贵经验。

中国共产党领导革命、建设、改革不断取得胜利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重视对历史的学习和对历史经验的总结与运用,善于从不断认识和把握历史规律中找到前进的正确方向和正确道路。党的全国代表大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时,一般都会总结历史的经验,并在此基础上作出一系列顺应中国革命、建设、改革进程的重大决定,这也是党和国家的重要制度优势。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每当重大历史转折关头,党的全国代表大会都会对一定时间段的历史进行回顾,对历史经验进行总结,把党和国家事业不断推向前进。党的十二大深刻总结“文化大革命”的深刻教训和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新鲜实践,提出“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基本结论。党的十四大总结了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的14年实践经验,党的十六大总结了十三届四中全会以后的13年历史经验,党的十八大总结了十六大以来的10年历史经验,党的十九大回顾了十八大以来的5年实践经验。

习近平总书记在一些讲话中对于我们党的发展历程和经验进行了总结。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的讲话中提出不忘初心、继续前进等8个方面要求,实际上就是在总结我们党95年的历史经验。在纪念改革开放40年的讲话中总结了改革开放40年的经验,在庆祝建军90周年的讲话中总结了建军90周年的经验。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100周年大会讲话中,总结了“九个必须”的历史经验,这也是面向未来的根本要求,即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坚强领导;必须团结带领中国人民不断为美好生活而奋斗;必须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必须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加快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必须不断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必须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必须加强中华儿女大团结;必须不断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第三个历史决议在“七一”讲话的基础上,进一步总结了100年来党领导人民进行伟大奋斗积累的宝贵历史经验,这就是: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人民至上,坚持理论创新,坚持独立自主,坚持中国道路,坚持胸怀天下,坚持开拓创新,坚持敢于斗争,坚持统一战线,坚持自我革命。这十个方面,是经过长期实践积累的宝贵经验,是党和人民共同创造的精神财富,必须倍加珍惜、长期坚持,并在新时代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

从成功中汲取经验,从失败中汲取教训,不断开辟走向胜利的道路,这就是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历史进程。习近平总书记说我们研究党史不仅仅是了解历史的真相,还要以史鉴今,按照历史规律的发展前进,这是主要的目的。

光荣传统。

中国共产党在长期奋斗中形成并传承着一系列革命传统和优良作风,为党和人民事业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提供了重要保障。2021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党校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取得了革命、建设、改革的伟大成就,很重要的一条就是我们党在长期实践中培育并坚持了一整套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1945年4月,毛泽东同志在党的七大上把党形成的优良作风精辟地概括为“党的三大作风”,即理论联系实际的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作风、批评和自我批评的作风。这些优良作风逐渐发展,形成了党的优良传统,如对党忠诚、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与自我批评、谦虚谨慎、不骄不躁、艰苦奋斗、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等。

中国共产党在长期奋斗中培育形成了一系列革命精神,是党的革命传统和优良作风的最集中反映。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讲话指出:“在一百年的非凡奋斗历程中,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顽强拼搏、不懈奋斗,涌现了一大批视死如归的革命烈士、一大批顽强奋斗的英雄人物、一大批忘我奉献的先进模范,形成了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遵义会议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红岩精神、抗美援朝精神、‘两弹一星’精神、特区精神、抗洪精神、抗震救灾精神、抗疫精神等伟大精神,构筑起了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我们党之所以历经百年而风华正茂、饱经磨难而生生不息,就是凭着那么一股革命加拼命的强大精神。”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讲话强调:“一百年前,中国共产党的先驱们创建了中国共产党,形成了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伟大建党精神,这是中国共产党的精神之源。”“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在长期奋斗中构建起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锤炼出鲜明的政治品格。历史川流不息,精神代代相传。我们要继续弘扬光荣传统、赓续红色血脉,永远把伟大建党精神继承下去、发扬光大!”第三个历史决议指出:“一百年来,党坚持性质宗旨,坚持理想信念,坚守初心使命,勇于自我革命,在生死斗争和艰苦奋斗中经受住各种风险考验、付出巨大牺牲,锤炼出鲜明政治品格,形成了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的精神谱系。”

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包含的伟大精神达百种之多。在新中国成立72周年之际,党中央批准了中央宣传部梳理的第一批纳入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伟大精神,即:建党精神;井冈山精神、苏区精神、长征精神、遵义会议精神、延安精神、抗战精神、红岩精神、西柏坡精神、照金精神、东北抗联精神、南泥湾精神、太行精神(吕梁精神)、大别山精神、沂蒙精神、老区精神、张思德精神;抗美援朝精神、“两弹一星”精神、雷锋精神、焦裕禄精神、大庆精神(铁人精神)、红旗渠精神、北大荒精神、塞罕坝精神、“两路”精神、老西藏精神(孔繁森精神)、西迁精神、王杰精神;改革开放精神、特区精神、抗洪精神、抗击“非典”精神、抗震救灾精神、载人航天精神、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青藏铁路精神、女排精神;脱贫攻坚精神、抗疫精神、“三牛”精神、科学家精神、企业家精神、探月精神、新时代北斗精神、丝路精神。这些精神,集中彰显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长期以来形成的伟大创造精神、伟大奋斗精神、伟大团结精神、伟大梦想精神,彰显了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的奋斗精神。

党的优良传统作风、革命精神是党和国家宝贵的精神财富,承载着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需要弘扬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继承伟大精神,不断创造更加辉煌的业绩。

八、坚持正确党史观

习近平总书记为什么说“历史是最好的老师”?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讲话中强调:要树立正确党史观,“要坚持以我们党关于历史问题的两个决议和党中央有关精神为依据,准确把握党的历史发展的主题主线、主流本质,正确认识和科学评价党史上的重大事件、重要会议、重要人物。要实事求是看待党史上的一些重大问题,既不能因为成就而回避失误和曲折,也不能因为探索中的失误和曲折而否定成就。要旗帜鲜明反对历史虚无主义,加强思想引导和理论辨析,澄清对党史上一些重大历史问题的模糊认识和片面理解,更好正本清源、固本培元。”习近平总书记在作关于《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的说明时强调:“总结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要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论,用具体历史的、客观全面的、联系发展的观点来看待党的历史。要坚持正确党史观、树立大历史观,准确把握党的历史发展的主题主线、主流本质,正确对待党在前进道路上经历的失误和曲折,从成功中吸取经验,从失误中吸取教训,不断开辟走向胜利的道路。要旗帜鲜明反对历史虚无主义,加强思想引导和理论辨析,澄清对党史上一些重大历史问题的模糊认识和片面理解,更好正本清源。”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为深化党史研究、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提供了重要方法。

对待失误和错误的态度。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共产党对于自己,包括领袖人物的失误和错误历来采取郑重的态度。一是敢于承认,二是正确分析,三是坚决纠正,从而使错误和失误连同党的成功成为宝贵的历史教材。这实际上为我们看待党的错误、曲折提供了方法。

用什么方法认识党史。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党史工作者要坚持用历史的观点、实践的观点和唯物辩证的观点正确看待党走过的道路。对党的历史上曾经出现过的失误和曲折应着重分析当时所处的社会环境,深入剖析产生问题的社会根源、历史根源和思想根源,研究防止重犯的办法、措施和制度。

用什么方法看待历史人物特别是犯过错误的历史人物。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历史人物的评价,要放在其所处时代和社会的历史条件下去分析,不能离开对历史条件、历史过程的全面认识和对历史规律的科学把握,不能忽略历史必然性和历史偶然性的关系。不能把历史顺境中的成功简单归功于个人,也不能把历史逆境中的挫折简单归咎于个人。不能用今天的时代条件、发展水平、认识水平去衡量和要求前人,不能苛求前人干出只有后人才能干出的业绩来。

反对历史虚无主义。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对于历史虚无主义中有代表性的观点要摆事实、讲道理,旗帜鲜明地予以批驳。特别是要组织力量,有计划地开展对重大党史问题的研究。特别要研究社会关注度高的重大历史事件和重要历史人物,以富有说服力的成果武装人们的头脑,占领党史舆论阵地。强调,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加强阵地建设和管理,注意区分政治原则问题、思想认识问题、学术观点问题,旗帜鲜明反对和抵制各种错误观点。

九、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党史重要观点

习近平总书记为什么说“历史是最好的老师”?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史的许多重要观点,是针对人们的错误认识提出来的。

关于“两个不能否定”。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有改革开放前和改革开放后两个历史时期,这是两个相互联系又有重大区别的时期,但本质上都是党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探索。不能用改革开放后的历史时期否定改革开放前的历史时期,也不能用改革开放前的历史时期否定改革开放后的历史时期。要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分清主流和支流,坚持真理,修正错误,发扬经验,吸取教训,在这个基础上把党和人民事业继续推向前进。

关于“所谓政治体制改革”滞后。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不能笼统地说中国改革在某个方面滞后。问题的实质是改什么、不改什么,有些不能改的,再过多长时间也是不改。面对中国发展,有些人认为发展起来的中国必然成为一种“威胁”,甚至把中国描绘成一个可怕的牛魔王。这种看法是不正确的。中国经济规模很大、增速很快,但大而不强、快而不优。

关于党大还是法大问题。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说不存在“党大还是法大”的问题,是把党作为一个执政整体而言的,是指党的执政地位和领导地位而言的,具体到每个党政组织、每个领导干部就必须服从和遵守宪法法律。党和法的关系是政治和法治关系的集中反映。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之魂,是我们的法治同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法治最大的区别。社会主义法治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党的领导必须依靠社会主义法治。党和法、党的领导和依法治国是高度统一的。

关于经济新常态。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认识新常态上,要准确把握内涵,注意克服几种倾向。其一,新常态不是一个事件,不要用好或坏来判断。有人问,新常态是一个好状态还是一个坏状态?这种问法是不科学的。新常态是一个客观状态,是我国经济发展到今天这个阶段必然会出现的一种状态,是一种内在必然性,并没有好坏之分,我们要因势而谋、因势而动、因势而进。其二,新常态不是一个筐子,不要什么都往里面装。新常态主要表现在经济领域,不要滥用新常态概念,搞出一大堆“新常态”,什么文化新常态、旅游新常态、城市管理新常态等,甚至把一些不好的现象都归入新常态。其三,新常态不是一个避风港,不要把不好做或难做好的工作都归结于新常态,似乎推给新常态就有不去解决的理由了。新常态不是不干事,不是不要发展,不是不要国内生产总值增长,而是要更好发挥主观能动性、更有创造精神地推动发展。

关于革命党、执政党问题。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有人说,我们党现在已经从‘革命党’转变成了‘执政党’。这个说法是不准确的。我们党的正式提法是,我们党历经革命、建设、改革,已经从领导人民为夺取全国政权而奋斗的党,成为领导人民掌握全国政权并长期执政的党;已经从受到外部封锁和实行计划经济条件下领导国家建设的党,成为对外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领导国家建设的党。这里面并没有区分‘革命党’和‘执政党’,并没有把革命和执政当作两个截然不同的事情……我们党是马克思主义执政党,但同时是马克思主义革命党,要保持过去革命战争时期的那么一股劲、那么一股革命精神,那么一种拼命精神,把革命工作做到底。这个话,是毛泽东同志讲的。邓小平同志、江泽民同志、胡锦涛同志都多次讲过这个话,我也多次讲过这个话。”

关于历史上的党政分开。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党政分开在党的十二大以后特别是党的十三大前后提得非常多,那对这个怎么认识呢?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不能简单地讲党政分开或党政合一,而是要适应不同领域、特点和技术条件,不断改进和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处理好党的关系首先要坚持党的领导,在这个大前提下才是各有分工。而且无论怎么分工,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

对于这些重要观点,要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这是我们认识一些问题的根本遵循。

十、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的重大问题

习近平总书记为什么说“历史是最好的老师”? 

2021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讲话中强调:“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因为马克思主义行!”2019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重庆考察时强调,要围绕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等重大问题,广泛开展宣传教育,加强思想舆论引导,坚定广大干部群众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进一步激发全体人民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巨大热情。开展党史学习教育,要通过历史与现实、国际与国内的对比,不断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回答好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等重大问题。

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

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讲话中指出,面向未来,面对挑战,全党同志一定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并就不忘初心、继续前进提出8个方面的要求。这为回答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这个问题,提供了重要参考。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团结带领人民,经过艰苦卓绝的斗争,取得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伟大成就,使中华民族的命运发生了历史性变化,使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展现出前所未有的光明前景,主要原因是:中国共产党是无产阶级政党,坚持科学理论武装,具有鲜明的先进性;是工人阶级和人民群众的忠实代表,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密切保持了与人民群众的联系;是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忠实实践者,坚持长期目标与阶段目标相统一,对远大理想和奋斗目标具有清醒认知和执着追求;是注重发挥独特优势的政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引领着社会前进;是不畏艰难险阻、善于改正错误的政党,不断清醒认识自己、开拓前进;是勇于自我革命的政党,坚持全面从严管党治党,不断增强党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能力;是由先进分子组成的政党,把奉献作为责任,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2018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讲话中指出,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人民的、实践的、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这为回答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这个问题,提供了重要答案。马克思主义之所以是科学的理论,无论时代如何变迁、科学如何进步,依然显示出科学思想的伟力,依然占据着真理和道义的制高点,主要原因是:马克思主义深刻揭示了自然界、人类社会、人类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为人类社会发展进步指明了方向;坚持实现人民解放、维护人民利益的立场,以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和全人类解放为己任,反映了人类对理想社会的美好憧憬;揭示了事物的本质、内在联系及发展规律,是“伟大的认识工具”,是人们观察世界、分析问题的有力思想武器;具有鲜明的实践品格,不仅致力于科学“解释世界”,而且致力于积极“改变世界”。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围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表了很多讲话,这为回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这个问题,提供了重要启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所以能在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并不断开辟新境界,主要原因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从实践中产生,又被实践证明行之有效;既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又根据时代条件不断赋予其鲜明的中国特色;既明确了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又解决了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既是随着实践不断完善的全面的社会主义,又是适应中国和时代进步要求不断发展的社会主义;既始终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的根本特征,又以实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目标;既开创了独立自主与和平发展的现代化道路,又为发展中国家实现现代化贡献了中国智慧、中国方案。

回答好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等重大问题,既是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目的所在,也是从党史学习教育中得出的历史启示。

十一、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史重要论述的重大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为什么说“历史是最好的老师”?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切向前走,都不能忘记走过的路;走得再远、走到再光辉的未来,也不能忘记走过的过去,不能忘记为什么出发。”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史的重要论述,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与学习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同志关于党史的重要论述结合起来,以学习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史的重要论述为重点,多在应用上下功夫,为党史等各项工作提供理论指引、基本遵循、科学方法。

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史的重要论述,要牢固树立问题意识,培育形成历史思维能力,重视发挥党史以史鉴今、资政育人的作用,在对历史的深入思考中做好现实工作、更好走向未来,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一致,为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

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史的重要论述,有助于广大党员干部树立正确的政治导向。

党史是“一门具有鲜明党性的科学”。学习党史,必须坚持党性和科学性的统一。要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史的重要论述,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增强政治敏锐性、政治鉴别力;严格遵循《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的基本结论,严格遵循党中央对党史、新中国史的重大判断和关于党史重大事件、重要人物的结论,坚决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系统研读《中国共产党简史》《中国共产党的九十年》《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一卷、第二卷等党史著作,了解党史的基本线索和主要关节点,把从党史中获得的知识、经验、智慧运用到工作中。

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史的重要论述,有助于广大党员干部准确把握党史发展的主题主线和主流本质。

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使命是为中华民族谋复兴。学习、运用党史、新中国史,要从历史逻辑、实践逻辑、理论逻辑相结合的高度,从中国的政治史、思想史、文化史、社会史等各领域开展研究,总结历史规律,揭示历史趋势,讲清楚为什么马克思主义能够成为中国革命、建设、改革事业的指导思想,讲清楚为什么中国共产党能够担负起领导人民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历史重任,讲清楚为什么社会主义能够在中国落地生根并不断完善发展,引导人们以史为鉴、以史为师,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凝聚智慧和力量。

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史的重要论述,有助于广大党员干部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要善于运用历史的观点、实践的观点和唯物辩证的观点,全面、历史、辩证地看待和分析党史事件和人物,正确看待党和国家走过的道路。对改革开放前的历史时期要正确评价,不能用改革开放后的历史时期否定改革开放前的历史时期,也不能用改革开放前的历史时期否定改革开放后的历史时期。对党史上曾经出现过的失误和曲折,要着重分析当时所处的社会环境,深入剖析产生问题的社会根源、历史根源和思想根源,研究防止重犯的办法、措施和制度。对历史人物的评价,应放在其所处时代和社会的历史条件下去分析,不能离开对历史条件、历史过程的全面认识和对历史规律的科学把握,不能忽略历史必然性和历史偶然性的关系,牢记历史的启迪和教训,以史为鉴、更好前进。

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史的重要论述,有助于广大党员干部坚决抵制历史虚无主义的错误影响。

历史虚无主义的本质,就是以所谓“重新评价”为名,歪曲近现代中国革命历史和党的历史、新中国史、人民军队的历史。根本目的“就是要搞乱人心,煽动推翻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学习党史,要高度关注、分析和研究当前意识形态领域与历史问题有关的动态,对有代表性的错误观点和错误倾向有理有据地予以澄清和批驳,以富有说服力的研究成果引导人们正确认识历史。要“注意区分政治原则问题、思想认识问题、学术观点问题,旗帜鲜明反对和抵制各种错误观点”。反对历史虚无主义绝不是一般的学术问题、思想问题、认识问题,而是大是大非的严肃政治问题。要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不断增强意识形态领域主导权和话语权,为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贡献自己的力量。

本文原载《党史文汇》2020年第4、5期

微信扫一扫|长按识别,进入读者交流群